快手音樂人計劃紀錄片,探尋理想與孤獨的真相
01
快手音樂人計劃——胡子歌篇
第一次靠我能力,賺了16塊錢
是在大排檔
02
快手音樂人計劃——小榮大兵篇
希望每個人,有夢可以追
有家可以回
03
快手音樂人計劃——阿涵篇
我們這行沒有多少人
真的活得像偶像劇一樣
【視覺表達解析】
紀錄片最可貴的,是記錄常規鏡頭下看不到的真實。作為快手音樂人計劃的第一支紀錄片,我們如何用視覺語言表現真實?
孤獨感。
音樂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多數時候很孤獨。
為了體現這種孤獨感,拍攝阿涵時的一組鏡頭我們選景在海邊,凸顯一望無際的背景下人物的無助和孤獨。
或是利用空間關系,以觀察者的視角,表現被記錄者的孤獨感。
生存線上的掙扎。
草根音樂人中的絕大部分,還在生存線上掙扎。
為了展現被訪者的原始狀態,我們選擇在胡子歌的經常唱歌的大排檔,自然記錄他從夜晚唱到凌晨,一家一家飯店奔走的狀態。
街頭跟拍時,還捕捉到了他被驅趕的一刻,然而這對他來說只是日常。
改變。
堅持夢想的“音樂人”在常規鏡頭下,形象不外乎夢想燃燒、窮困潦倒。
為了展現快手對他們狀態的改變,我們對每個人進行深入采訪,挖掘那些“改變的細節”。
【制作花絮】
為了記錄被訪者最真實的一面,我們在開拍前的1個多月的時間,對四名主角進行“貼身式采訪”,采訪稿累計超過了3萬字。
和他們同吃同行,成為朋友,才能讓他們打開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大方地展示給鏡頭,盡可能還原真實,展現人物的顆粒感、質感。
4個月的拍攝周期,來回往返于北京、常州、蘇州、秦皇島四地進行拍攝,制作的壓力極大,尤其是器材調配和維護。南方多雨,檔期緊張,有一天的拍攝不得不在雨中進行。為了保證器材不被打濕,現場的每個人手里都舉一把傘保護器材,保證拍攝順利進行。
那一刻的畫面沒有被保留下來,因為每個人手里都撐著傘,但我們一直記得。
風雨里四地拍攝,累積幾萬字的采訪稿,用一個月了解被訪者……制作一支片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也可以不用這些“笨辦法”,選擇一些“捷徑”。正因為和快手音樂人一樣,對自己喜歡的事情仍然有熱愛,有夢想,青芥制作將執著于內容制作,執著于優質創意,執著于挖掘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內在能量。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