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聯通溫情短片:每一句“不回家過年”,藏著多少愛?
就在前幾天,一個大V發表了關于“回家過年”的想法,引發了眾多評論,有高度贊同,也有無法理解。
“回家過年”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情結,搶票、擠車、滯留、到達,團圓。
這一系列操作,難度堪比“西天取經”。我們用“九九八十一難”式的歸家去跟父母親朋團圓,修補親情,表達愛意。
但是,異鄉的游子,又如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呢?
這支年前推出的短片,引發了許多網友對親情的思考,我想,也許能給你答案!
爸爸骨折了,但卻要開會,計劃幫媽媽慶生,但那天恰好碰上出差,跟媽媽的談話也因同事聚會而中斷……
我們一路向前,馬不停蹄,追著夢想,追著世界,追逐的路上我們負重前行,似乎只能將親情暫時擱置。
應對生活早已筋疲力盡,更沒時間去回應思念。成功的代價,就是用愛交換嗎?
當然不是!
跟同事聚會的ktv,我們可以把愛唱歌父母聽;
雖然當不了爸爸的拐杖,但可以叫專車接他回家;
雖不能給媽媽慶生,但可以送鮮花和蛋糕表達祝福。
追逐夢想和關心父母從不是互斥題
陪伴,也從不是唯一愛父母的方式,我們無需為不能時刻陪在父母身邊而愧疚,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關心父母,表達愛意,因為我們對父母的愛一直都在,不曾消散。
短片的最后,女主沒能回家過年,但女主對父母的愛已在點滴中表現。
“過年回家”從不是一種形式,也別把“過年回家”變成唯一彌補父母的方式,將愛融入點滴,愛在日常,愛一直都在!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