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和華為CP了
來源:廣告文案
一
有段時間沒見過,這樣純粹靠人物大特寫,來完成視覺溝通和情感交流的平面海報。
01
身邊人覺得我很冷漠,只不過是我更喜歡把代碼當做自己的語言,
更喜歡把整個世界當做溝通的對象。
(IT工程師 王茜)
02
車里吵,好心提醒總像吵架。
后來試著裝了麥克和音箱,我再和乘客說話,溫柔得跟情感主播一樣他們都能聽清。
(公交司機 曹兵)
03
機場外國客戶多,不學英文真不行。 休息時學,送件時練。
都說我現(xiàn)在能趕上好些大學生。快遞這門檻也不低啊。
(京東快遞員 俞正林)
04
一大把年紀,卻從城里去山區(qū)教書?有人不解。
但是對我來說,教育這事早從工作變成了責任,自己給自己的責任。
(自費支教退休教師 杜洪軍)
05
我放棄過人生。幸運的是它沒拋棄我。
這讓我堅信自己對電話那端講的每一句,都自有生命。
(希望熱線咨詢師 鄧瑩瑩)
06
做件銀壺,機器只需一分鐘。但我認為傾注時間給金屬,它會變得有溫度。
你說堅持?真的熱愛一件事,不用談堅持。
(九零后手工銀匠 陳嚴楓)
這是一組看「眼技」的海報。
尤其是在看多了拼段子、抖機靈、想盡辦法撓人咯吱窩讓人笑出聲的廣告后,突然看到這樣一組海報,會更容易讓人想要注意這組海報到底想說什么。再加上畫面的視覺焦點,本身就是放在人物的眼睛上,這也一下能把人代入進人物的情緒當中去。
從海報中出鏡的人物職業(yè)身份上來看,里面有快遞員、公交司機、心理醫(yī)生、老教師、IT 工程師……
他們都是日常生活里,穿梭在你我身邊,經常會打交道的普通人。雖然他們維系了這個社會的正常運轉,但相對來說,他們又是一群容易被忽視的人。不過,這也并不妨礙他們還是堅持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以心換心。所謂的平凡人,也有各自的不平凡,大概說的就是這樣吧。
而探究這組用「眼技」來傳達人物情緒和人物故事的海報背后,實際上是京東手機和華為的一次 CP 聯(lián)動。在最近的華為京東超級品牌日上,華為想要針對華為 Mate20 做上市傳播的話題造勢。并且在這波溝通中定下來要主打的產品功能點,是華為Mate 20 系列的超廣角 / 超微距拍攝功能。
這個功能在徠卡鏡頭的加持下,超微距功能最近對焦距離可達 2.5 cm,能將其他手機不易對焦的畫面拍得更加清晰。
基于這樣的需求和產品特點,京東手機給華為定制解決方案的時候,是直接回到產品所觀照到的主體——「人」的身上。
然后再結合「微距」的本質功能——提供一種更加接近這個世界本真,能夠洞幽察微,看清細微之處所藏著的美,發(fā)想出了「見微知美 · 以瞳觀心」這個傳播主題。
很明顯,「見微知美」這 4 個字,在這里緊扣的是產品賣點。
「以瞳觀心」這 4 個字,則說的是,當我們直視一個人眼睛的時候,是可以看到他內在深處的驚心動魄與和風細雨的。
二
確定了這樣的傳播主題之后,京東手機和華為在具體落地溝通時,分了 3 步走。
第 1 步:「看見平凡之美」
也就是用上面這組平面海報里的普通人身上的「眼技」,和他們的故事,來奠定這一波溝通中溫暖、柔和的基調。
第 2 步:「看見身畔之美」
這一步,京東手機給華為設計出了一個形式感和美感兼具的 H5,并且在里面注入了一種感性的氛圍,來觸動人心。
H5 搭載在一個視頻里,鏡頭焦距的變化,帶出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對「美」的感知能力,變得在失焦,乃至不易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一種常有的感受。
比如,睡前晚安開始從鄭重其事,變成例行公事;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卻總與城市有陌生的距離,無法親近……最后,H5 讓視角重新回到了起點。
它提醒我們可以時不時試著像小時候那樣,去近距離專注觀察身邊的事物。說不定,美,就在我們的身邊,那些被忽視掉的美好,又會一點點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
第 3 步:「看見無印之美」
這一步,則是落到了線下。京東手機和華為在北京做了一個「打破以貌取人第一印象」的互動。它們將兩塊只露出一雙眼睛的展板,放在了商場里。
路過這里的人,可以做一個小小的測試,那就是在展板上留下對這雙眼睛有的第一印象,來和看到模特全身后的印象做對比。
從現(xiàn)場的測試結果來看,不少人雖然是再三確認過眼神,最終和全貌的模特相比,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看錯了人。
而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透過一雙眼睛寫下的盲測,則符合這兩位模特的真實性格特征。京東手機和華之所以選擇做這樣一個互動測試,它們想要給到的提醒是:面對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人,不要被先入為主的印象給遮蔽,也不要僅憑外貌就給一個人貼標簽。
不妨試著換個角度,直視一個人的眼神,來發(fā)現(xiàn)被外表掩蓋下的內在之美。
三
另外,結合過往的傳播來看,這也不是京東手機和華為第一次組成 CP 來合作。比如,華為 P10 / P10 Plus 在京東平臺首發(fā)的時候,京東手機給這款產品做了一起藝術話題事件。它請到專業(yè)攝影師手持華為 P10 在 798 為來往的游人拍攝人像攝影,并上傳至大屏幕。
最終,上千人的照片,組合而成了經典畫作《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也借此提供了另一種觀看名作的視角。
還有在宣傳華為 P20 Pro 暗拍功能的時候,京東手機攜手華為在北京鳥巢做了一場奇幻燈光秀。這場秀不僅用涂鴉藝術演繹了當時#三攝萬物,眼界大開#的主題,還在北京誕生了一束直沖蒼穹的光柱,非常吸睛。
而借由這一系列與華為這樣的品牌不間斷的「CP 式聯(lián)動」,京東也漸漸地釋放出了這樣的信息——除了固有的平臺銷售賣貨能力,它已經有介入到品牌前端,協(xié)助品牌來一起經營品牌形象的能力。
再回看京東手機攜手華為做的這一輪「見微知美 · 以瞳觀心」的傳播,它抓住了產品的核心賣點,也給品牌注入了一縷溫情。甚至還在透過我們最先和世界建立聯(lián)系的通道——「眼睛」,來提醒我們,保持本心,回到本真。
英國作家約翰·伯格在《觀看之道》里有過這樣的洞察:觀看先于語言。兒童先觀看,后辨認,在說話。觀看確立了我們在周圍世界的地位……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系。
換句話說,當我們開始直視一個人的眼睛時,其實直視的,也是自己的內心。
專業(yè)評分
專業(yè)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