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雙十狂歡節預熱?百雀羚只做好了2件事
每年雙十一都像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品牌方都絞盡腦汁的把自己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從而影響到消費者決策。在一個流量為王并且各大品牌集合所有資源專注線上的時候,營銷手段的多樣性,與傳播方式就很值得考究,以此達到導流電商,提高轉化率的效果。
問一個問題,品牌傳播,你第一時間能想到什么?
好的創意?好的營銷手段?跨界營銷?
其實都不是,最基本的還是曝光量。
廣告的目的要么是品牌要么是轉化。品牌側重曝光和傳播,轉化則講究精準投放與數量。
說白了,在雙十一預熱期間,誰家搶到的預售額高,誰就能在雙十一的零點笑到最后。
我猜很多人和一樣,雙十一期間都在糾結一個問題:買什么?
心理學家扎榮茨曾提出一個曝光效應,也叫多看效應。他發現一個人只要不斷出現在自己眼前,自己就會有越大概率喜歡上這個人。這個理論后來成為廣告營銷的重要理論基礎。
結合百雀羚這次預熱傳播,主要以線上傳播渠道為主,融入消費者都在關注的雙十一狂歡節熱點話題,結合社會化視覺設計元素。目的:流量招新與銷售轉化。
創意固然重要,但是在雙十一這個特殊時期,媒介所能采購的資源就各憑本事了,再好的創意,如果沒有渠道去傳播效果也是不好的,但好的創意+好的傳播途徑>獲得更多的流量。
傳播三部曲:媒體+消費者+同行業
一、百雀羚玩饒舌:時間解藥
如果說《中國新說唱》是中國制造的,那百雀羚這次玩的饒舌:時間解藥,就精準擊中年輕人喜歡音樂的點。倒不是說,你看了這個說唱視頻就會去下單買產品,而是百雀羚做了一次跨界嘗試,當新國潮越發主流,百雀羚在一個視頻中就展示出傳統文化與時下流行說唱的碰撞,建設品牌形象,提升了在年輕人心中的好感度。
二、百雀羚一鏡到底長圖:瘋狂購物車
還記得當年,百雀羚一鏡到底的神廣告,化身一九三一美女特工。廣告一出來,瞬間刷爆朋友圈,攔都攔不住那種。自從這種廣告形式出來,越發收到追捧,似乎現在的人也接受這種廣告形式,不僅享受看故事的過程,還有點期待結尾的廣告是什么。長圖最大的亮點是在結尾加入了黑科技AR功能,巧妙引流電商做點睛之筆。
才華有限青年的楊樂多也親自操刀:
說完了創意,也得講講媒介在這波營銷中扮演的角色。在傳統的媒體環境解決的是內容和媒體的關系,只要內容精良、投放精準,就能擊中目標群體。而信息碎片化時代,消費者接觸信息的方式由多個時空交錯完成。品牌傳抵信息的本質是擊中受眾的”馬斯諾“需求,讓所有時空中傳遞的信息流匯聚成一個完整的品牌形象。不難看出,百雀羚在整個傳播中都遵循了一點,不管是何種傳播內容、媒介渠道的營銷,洞察力永遠是最重要的。洞察是一切創意的本源,是產品能否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根本。好的媒介策略核心是,巧妙的將創意融入大眾的生活中。總結百雀羚這波動作,可能沒有給電商側帶來巨額銷售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受眾對其品牌的好感度。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