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我們接到了飛豬雙十一品牌TVC項目,秉著旅行品牌的廣告怎么能不出去拍的職業操守,我們......
“去南極,去見帝企鵝!”
“不行,我想去非洲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
“有點文化行嗎,應該去布拉格拜訪下卡夫卡的故居”
“這個idea不錯......對了,我們的brief是什么來著?”
你懂的,腦爆可以開去外太空,但現實總是會將你拉回地面。
當我們終于確定腳本,給到監制大大討論執行時,他眉頭一皺低下了頭,比劃著手:
“20天交片,海外執行,中間是中秋、國慶,還沒有選定導演.....你們當我是神嗎?”
“上海棚內拍攝倒是有點機會…”
坐地日行三萬里?我們搖頭,眼巴巴望著他。打了無數個電話之后,我們的“監制神” 轉頭對我們說:“我會盡全力支持你們的,我真的很久沒碰見過這么刺激的片了!”
好了,先來看看這條刺激的片吧!
#越玩越過癮#
沒錯,我只是出來玩的。
你一定說我們滿腦子只想著出去玩,是的,畢竟,能出去玩,是我們連續熬夜半個多月后還能屹立不倒的續命神藥;能出去玩,是我們每次和客戶通完電話還能保持微笑的養顏雞湯,
但在這之前,又怎么少得了縝密的創意思考!
接這個項目之前,我們也真誠地相信,沒有什么問題,是一趟旅行解決不了的。實在不行,就辭職去旅行。找個周末逃離北上廣,在伊洛瓦底江畔懷疑人生。
從對伴手禮的關注,逐漸轉移到看誰帶回來的思考、意義更多。這簡直是人類旅行史上從物質到精神,一次質的飛躍!
但真的是這樣嗎?
旅行,從奢侈品變成了生活的日常選擇,可它卻承受著超出日常的期待——外界對于旅行意義越來越失控地過度解讀,去洗滌一下被消費主義污染的心靈,去尋找失散多年的自己......正如片中的開頭,恨不得讓旅行變成了一場“苦修行”。
當人們對旅途的野心越大,沮喪感就會越強烈。因為我們試圖抵達的旅行狀態,往往超出了自身的能力。
所以比起旅行,我們更愿意大家說:我只是“出來玩”。不被任何人所期待,才能無限地去創造。
這也是我們本次創意的初衷。玩,是我們唯一不用教就會的事情,是每個人的自帶功能。以玩的心態出發,旅行反而更有趣,更過癮,其結果也更具創造性。
六張飛豬態度平面系列稿
01 輕負擔旅行
到了再說
02 貓系旅行者
哪舒服就待哪
03 做走神青年
玩出當地人的精氣神
04 新探親時代
在外團聚才過癮
05 超級興趣癌
一切為了愛
06 旅行開荒俠
制造下一個熱門
當意識到旅行不就是玩嗎,才發現這些年的旅行都錯過了些什么?
也許當#新探親時代#里的兒子在糾結是帶爸媽去澳洲還是歐洲玩時,我也在糾結給爸媽買的保健品是要澳洲的還是歐洲的。
多少人曾夢想四海為家,但內心比誰都渴望五險一金。這時不妨先學學#走神青年#,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不把自己當外人的“四海為家”進階玩法......
規劃了大半年要去美國德州當牛仔,最后一合計,卻去了山東德州吃扒雞。現在想來如果能像#超級興趣癌#,每一次出發都是為了心中所熱愛,真的很浪漫!
飛豬:獻給想要自由不受約束的年輕人
中好:召集所有愛玩會玩敢玩的創作人
愛玩的我們也將片子的核心——“玩”,深刻貫徹到了我們的工作當中:
夢想是騎哈雷,現實是你媽叫你回家吃飯了
導完了開荒俠的戲,導演開了一瓶啤酒
攝影師被情侶當演員塞狗糧,也要堅強的拍下去
不會把玩道具的文案不是好創意
轉場坐拖車,抖動的是中年男人們的一塊腹肌
祝我們的監制神來年紅紅火火!
四天前制籌備,九天馬不停蹄的拍攝,十二天的海外行程。
為最大化節約時間,我們甚至把剪輯師一并帶上,飛越18000多公里,在亞洲與歐洲之間輾轉,從上海到土耳其再到巴厘島,我們每一步都走得有些惴惴不安,但卻又如此的亢奮不已、義無反顧。
然而回來后,我們貌似都想不起這一路有多累,想起的,都是拍攝中大家創作激情被點燃之后,或是忘我或是逗逼的那些好玩瞬間。
用自帶“會玩”屬性的丁雨晨導演的話說:“有的片子拍了就會忘,但我知道,這樣的片子我這輩子都忘不了!”
再次感謝上海、北京、廣州、臺灣、土耳其、巴厘島多地的所有拍攝團隊,和我們一起創造出了一支越玩越過癮的廣告!
最后,別忘了,旅行哪有那么多大道理,你只是來玩的!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