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手作:走近每一位阿嬤的家
2018年,奶茶品牌阿嬤手作從家鄉廣西啟程。
對阿嬤手作而言,阿嬤,并非單一的稱謂、一個角色或身份,而是關于家的記憶里最溫暖的那部分。在集體記憶背后,「阿嬤」也是一個個具體而生動可愛的人,她代表著家味的延續,是以雙手創造生活時智慧的總和。有阿嬤在,總歸有辦法。
今年,阿嬤手作策劃了一檔新專欄《阿嬤在家》,想通過這個專欄走進阿嬤們的生活,記錄她們的日常和手作智慧,看見她們最美的樣子。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的盛大節日,專欄首期的廣西特輯就借著這個節日,跟著阿嬤們在廣西探尋 “家” 的真實模樣。像包肉粽、釀豆腐、做五色糯米飯,這些食物都構成了家的味道。
《阿嬤在家》
短片里介紹了兩位阿嬤,一位叫梁小秋,是阿嬤手作柳州萬象城店的阿嬤;另一位叫羅蘭,經營蒲廟生榨米粉八年。
梁小秋阿嬤名字雖有個「小」字,個頭卻有近1米7,她的拿手菜是五色糯米飯和家常豆腐釀。
她是個急性子,記得自己第一次做飯,跟家人學燒柴火,為了讓火燒得旺些,飯煮得快點,導致「第一鍋飯燒得有點糊」。
不停做工,既是她的生活,也是讓她安心的所在。只有復刻家里味道的時候,她的手才慢了下來。
在她身上還有著可愛的反差,她喜歡嗦螺螄粉,卻不加酸筍,單加兩勺醋。她說因為過去吃酸筍吃夠多了。
羅蘭阿嬤的拿手菜是廣西綠豆肉粽、生榨米粉。
清晨5:20, 羅蘭阿嬤一路播放粵語金曲,騎電動車出現,手里提著剛剛采買的佐料食材和油條。
她利落干脆地拉開卷簾門,開燈,套上工服、手套和水鞋,點開收藏的歌單,開始為每天第一碗生榨米粉做準備。
廚房入口有一張窄小的臺面,擺放她的常備用品,臺面上的平板是播歌專用,一整天循環著90年代經典粵語歌,偶爾被米粉付款的提示語音打斷。
每一種家味,都是有秘方的。阿嬤,釀過的故事不止一種,還有很多。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