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開工原地起飛節
一、儀式占領:把"偽開工"變"真場景"
觀察當下情緒消費趨勢,"開工"正在脫離行政指令式的被動打卡,轉向職場人主動尋求祝福的社交貨幣。
餓了么聰明地抓住了這一趨勢:
開工節點是打工人給自己打雞血,立flag,寄期許的高發節點,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比去年更好,但很多人沒有概念把“更好”具像化;所以在2025年開工之際,餓了么幫TA具像化“更好”,歸納大部分人生活中普遍在意的4個方面:事業、愛情、財富、健康,聯合“快舟火箭”,借助它原地起飛的形象,給予餓了么在開工節點給TA們刷火箭的品牌態度及情緒價值,餓了么除了管好大家一日三餐外,還希望打工人在方方面面都可以原地起飛。
《開工原地起飛吧》
這種做法正在顛覆傳統營銷邏輯——把過去單向傳遞的品牌問候,轉化為可參與的互動事件。正如杭州活動用戶留言:"找到喜歡做的事,順便賺點?錢。"
二、場域疊加:從地標事件到社交燃料
實現全局增長的秘訣,在于完成"媒介壓強-線下互動-社交裂變"的能量轉化閉環:
1、硬核媒介搶占心智
用"大字符+火箭"視覺組合轟炸通勤點位,將直給祝福與品類利益(咖啡續杯/奶茶雙杯)進行場景預埋,為會場導流構建認知基礎。
2、裝置搭建社交引爆點
這屆打工人在上班和上香之間,選擇了上天。城市地標裝置通過心愿小票、贈送紀念卡、“原地起飛”等手段,讓用戶自然卷入社媒傳播鏈。
3、數字禮包驅動即時轉化
當用戶手握集齊勛章的實體船票,現場搜索跳轉會場的心理動機被充分激活。
三、思考:用戶共創時代的營銷進化
這次餓了么給出了場景營銷的新解法:
· 用火箭發射的動態意象突破傳統消費節點慣性
· 將職場祝福拆解為可收集的勛章符號
· 把媒介資源轉化為可玩轉的社交道具
四、情緒錨點:在味覺記憶里預埋「好運彈射器」
當互聯網公司還在通過祈福H5制造虛擬儀式感時,餓了么已用更精密的情緒工程學實現關鍵突破:借食飲媒介完成用戶期許的物理性編碼。
視頻彩蛋中的三個設計細節值得深究:
1.道具轉譯術:將「火箭紀念材料」做成勛章、火箭發射紀念卡設計成可折疊透卡、把不同祝福的火箭做成卡通玩偶。用戶撕開包裝即觸發心理暗示——元氣燃料已隨美式注入血液,滿血狀態正是新運起點。
2.情境包裹法:心心念念的飯店開門、江西炒粉店的熱鍋鏡頭與白領辦公桌跳切形成味覺通感。當影像讓「扒拉最后一口米粉」的動作穿透手機屏幕,食物溫度自然轉化為打拼動力,完成「餓著拼」到「喂飽拼」的心智升級。
3.反向儀式鏈:讓藍騎士背著火箭裝置送貨,用戶接收美食同時接收好運彩蛋。當騎士送來的奶茶送了卡通火箭包掛,分享給同事的奶茶夾著紀念卡,訂單小票還有寫著祝福——這才懂什么叫吃飽了才有力氣追KPI」。
這些具身認知的設計驗證了一個判斷:在注意力粉塵化的時代,用戶對「憑空制造」的營銷儀式已產生抗性,而對「借物傳情」的需求正不斷攀升。當上海女生對著鏡頭說出「工作像奶茶甜」,她的社交傳播本質上是一次自發驗證——用味覺感受為情緒確定性作保。
餓了么此舉建立的新營銷坐標系,正在重塑本地生活的價值評估體系:每單成交不僅是GMV數字,更是為用戶的「轉運燃料艙」完成一次實體化注能。
相較于生硬推進大促,真正用場景勢能撬動用戶自驅力——當用戶對著許愿屏喊出"我要脫單,以后都點雙人餐"時,品牌已不再需要詮釋營銷價值。
這個開工季,我們正在見證一場隱喻營銷實驗:每個打工人的生活期許都可以被裝進火箭燃料艙,而點燃引信的,是平臺深諳人心的情緒精算。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