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味”散散散!金典邀你去放牛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對話時代」,場景品牌表現出深入、平等、在場的新特征。從“多巴胺穿搭”到“搭子”文化,再到品牌下場玩?!鞍l瘋文學”…這滿屏的案例爆炸,無論是喃喃自語式表達,還是眾聲喧嘩的集中爆發,它們共同構成了這個時代的生活、消費和商業奇觀。
而這一切的背后,都基于陪伴與對話能力所帶來的情緒共鳴。正如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所說:連接之后,「對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選擇。
青年是時代的脈搏,了解了他們,也就弄懂了這個時代。以五四青年節為例,在很多品牌忙著煽情或者打雞血的時候,金典以全新的方式為青年人發聲:聚焦當下青年們的工作氛圍與內卷環境,發起了一場別開生面“沒班味的對話”。
通過一系列social化溝通方式,金典不僅傳達了品牌和青年人站在一起,鼓勵青年人活出自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與和諧,同時也展現出呼倫貝爾大草原這一限定有機牧場的獨特優勢——好水、好草、好牛,引發用戶情緒共振,實現與用戶“交心”的破圈傳播。
理解當下青年需求
為用戶輸送“情緒物資”
這是一個人們空前關注自我心理、情感的時代。盡管過去的「情緒營銷」可圈可點,但大部分都可以歸結為「洞察社會→帶動/販賣→你和我」,而今天的「情緒賽道」則大有不同——它的邏輯是「深入生活→陪伴和對話→我們」。
諸如淄博燒烤、特種兵旅游、村BA、村超是人們對人間煙火氣的探尋;搭子、City walk、多巴胺穿搭則是人們在壓力之下的應然與釋然;而街邊咖啡小酒館、圍爐烤茶則表現出人們對松弛生活的向往…簡單來說,當代青年面對嘈雜、缺乏詩意、布滿條框和不確定的世界時,慢慢摸索出一套治愈自己的方法,用佛系、隨心、松弛感來對抗焦慮,實現自洽。
這也正是金典五四營銷的核心所在,它精準洞察了青年情緒里的痛點及爽點,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大環境下,拼命打雞血、灌雞湯已然不合時宜,品牌只有捕捉青年具體的情緒需求,他們才會主動敞開心扉。
呼倫貝爾放牛官正是品牌倡行有機生活理念的體現。這樣一份高薪、輕松、度假式的“沒班味”工作邀約,不僅能讓青年們遠離熟悉的生活圈,還能讓他們擁抱綠色的自然與自由的空氣,這恰恰滿足青年人群的興趣偏好和輕松愜意的生活理念,能夠與他們產生共鳴,成為親密好友。
對話圈層,定制內容
持續深耕用戶心智
正如《場景革命》中提到的: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被滋潤的情緒。
對于品牌而言,捕捉這樣的場景并引發集體共鳴,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尤其是在高壓之下,聚焦生活本身已成為獲取快樂的低成本途徑。因此,從治愈、悠然的生活場景中誕生的產品和品牌,更易觸動大眾的情感共鳴。
1、始于青年洞察,落于情緒價值
在互聯網上,“洗掉班味”已經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調侃。青年們通過各種花式調侃和“梗”來釋放自身的情緒與壓力,并積極尋找各種方式來實現“去班味化”,例如隨手挑選一件舒適的純棉襯衫、與大自然來一場親密約會、做一天的動物觀察員、盡享慵懶隨性的生活。金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社會現象,并以此作為品牌洞察,打造出了獨特的品牌記憶點。
以濃重職場狀態與治愈系自然風景形成強烈對比,social化的獨特表達精準鎖定青年視線,傳遞出品牌與消費者思維和情緒的碰撞。
畫面中,“青草茵茵,藍天如畫,白云輕飄,牛羊歡暢”構成了獨特的絢麗畫卷,使浩瀚無垠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增添了自由清新的氣息。呼倫貝爾放牛的愜意氛圍躍然紙上,特別是“這里沒有班味,只有牧場味”“不做牛馬,純放牛馬”“沒有早會和晚會,只有早一點和晚一點”的文字,叩中每個職場人想要出逃之心。這些詞句不僅凸顯了限定有機牧場優質水源、豐茂草場以及珍稀牛種的獨特優勢,更傳遞出一種隨性灑脫、回歸自然的有機生活哲學。
以“有班味&沒班味”TVC共情打工人,視頻進一步強化了“有班味”和“沒班味”的“反差感”,讓觀眾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
視頻中,通過畫面的鬼畜切換,將都市格子間的“工位”與25萬平方公里的草原“工位”形成鮮明對比。一面是熬夜內卷的早C晚A生活、苛刻的甲方、愛畫餅的老板;另一面是想躺就躺的遼闊大草原,以及那些不說“人話”但辦“牛事”的甲方……
這種出乎意料的對比卻又在情理之中,不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更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讓消費者在“你懂我”的默契中產生了深深的共鳴,對呼倫貝爾大草原優渥的自然環境更加能夠感同身受。
2、對話個體&社會,提供快樂陪伴的情緒價值
在這個由青年群體主導的時代,「對話」的方式更簡單直接——融入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及共性需求,尋找共同價值以提升對話效率。
對話個體:與用戶玩在一起,成為TA們的一份子
人的情緒需要陪伴、支撐、轉移、消解以及出口。金典提出的「沒有班味的工作」就像給年輕人一個情緒釋放的出口,號召他們去挖掘生活的無限可能,去自然中追尋自我,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步調。
在有了共鳴話題后,品牌更持續深入到青年生活里,以平等更同頻的態度,成為他們生活里的一份子,以微博為例,金典發起的#沒有班味的工作#話題探討,在品牌與用戶親密互動中,它既是青年們的互聯網嘴替,也是他們的硬核隊友,更是他們的“出逃”的旅行搭子。
面對“正在擬辭職報告”的用戶留言,金典玩起了辭職梗“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我想去草原看看”,既展現了幽默感,也凸顯了品牌年輕、潮流、會玩的一面;面對“會放牛會割草,拍照視頻都OK經驗值杠杠的”用戶自薦,品牌機智回復“萬事俱備,喝杯呼倫貝爾有機奶拉近點工作關系”,將產品巧妙植入……
類似的互動還有很多,正是這樣極具生活化的回應以及讓人捧腹的social式傳播,進一步豐富了這個話題,微博上#沒班味的工作#話題閱讀量就已高達4899萬+,互動量6.2萬+,不僅為品牌積累了勢能,還進一步強化了“有機生活,有我定義”的理念傳播,呈現出自由、個性的生活主張,而這其中所蘊含的,正是金典所傳遞的“有我定義”的價值態度。
對話社會:一場關于“有機”的先鋒對話
多年來,金典在有機領域的堅守與深耕,已然形成從牧草到牛奶的全產業鏈綠色生態體系,始終追求自然、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而青年,作為推動行業進步的中堅力量,自然也成為了金典品牌關注的重點。
作為全球青年有機大會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金典贊助并組織第三屆大會,匯聚全球有機青年于上海,共促交流學習。這次活動不僅展現出金典對有機青年的關注與培養,更彰顯出行業領導者品牌應有的行業擔當與責任,為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會議中,有機農業、食品、建筑等領域的青年代表們圍繞“有機生活方式的組成”、“世界有機”、“有機創業”以及“有機農業的地方性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深入剖析了有機生產鏈的各個環節和生態角色。
經過全球青年的分享,大會成功地向行業和大眾展現了有機生活的豐富多樣性。金典在會議中的發言,不僅凸顯了其在有機領域的卓越領導地位和實際成果,也向各國青年介紹了金典在踐行有機探索,從產業鏈上游牧場實現種養一體化,到生產環節中推出的碳中和產品,再到消費者端互動參與的回收再造,金典作為全產業鏈踐行有機理念的引領者,為整個乳制品行業樹立了典范。
金典為何選擇【對話】
盡管金典在有機奶領域已占據領導者地位,但品牌未滿足于現狀。在尋求與消費者更深層次的連接與溝通時,金典選擇了「對話」作為溝通的核心。據筆者觀察,這背后的邏輯簡單而平實:因為消費者并非單一的端口,而是擁有多元需求的真實個體。
在所有消費者溝通形式中,「對話」無疑是一種最平等的溝通方式。金典通過對話與青年們建立情感連接,滿足他們對親密感和信任感的渴望,從而超越“虛假的繁榮”,觸及真實的內心世界。
無論是對理想工作的向往,對健康焦慮的關注,還是對成長價值的追求,金典在與消費者對話時始終保持謙遜和平等。它傾聽消費者的心聲,與他們平等地調侃和吐槽,真誠地回應青年們的困頓情緒。
在這個對話的新時代,品牌都需要重新審視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去洞悉“對話”的核心,在探索式「對話」中注入真情實感,在陪伴式「對話」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并在情緒共識的「對話」中創造驚喜。
通過共建、共創、共生的方式,讓“對話”產生新的價值,這將成為品牌在未來營銷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金典已然站在這一對話新時代的起點,引領著品牌與消費者、社會之間更為深入、更有意義的「對話」!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