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海爾扎實走出的ESG中國之路,被更多企業看到
ESG起源于19世紀下半葉的企業自發組織慈善行為,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式提出ESG投資概念,強調投資決策中應考慮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這一理念已成為衡量企業品牌治理、可持續發展和盈利能力的新標準。
盡管中國在ESG領域的起步較晚,但其核心理念與國家戰略高度一致,推動了ESG在中國的快速發展。2021年,超過110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ESG報告,2022年證監會首次將ESG信息納入投資者關系管理指引,促使更多企業將ESG融入戰略和運營中。
三年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衡量標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也讓資本市場更加關注企業可持續、有韌性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夠創造持續長期價值變得更加重要。
很重要的事情往往很難。
對于野蠻生產較快對品牌建設尚不夠堅定的中國企業來說,更難。ESG是錦上添花的工作,ESG是無數概念風中的其中一股風,ESG花錢買證就行了,ESG就是只花錢,ESG就是一條大片吧……很多種誤解更讓中國企業的ESG推行起來困難重重。
所以,這是真正能把ESG做到實處并做出成績的企業該站出來說話的時候。海爾集團聯合新浪財經發起的 “中國ESG榜樣力量”來了。
眼見為實,真正的榜樣經得起審視。
此次活動的重頭戲是“ESG現場直擊”,ESG專家大咖考察團匯聚了ESG圈層的塔尖資源,讓大眾跟隨專家走進海爾實地探訪,完成了一次ESG企業的沉浸式體驗。
一行人一同走進海爾的再循環工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變廢為寶的海爾,見證了數百臺廢舊家電的“重生”:每年拆解200萬臺廢舊家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萬噸,等于種下155萬顆樹,堅守綠色制造,以此真正成為ESG領域的先行者。
每一個扎實的細節,看到的都是海爾把ESG融入經營中的堅定信念,也是海爾為何連續三年位居《財富》中國ESG影響力行業榜首的力證。
如此規模盛大的深度探訪,接待無需特別準備,因為這本來就是工廠的日常。專家團也在各種追問和回答中看到了希望,因為海爾的再循環工廠證明了ESG與求增長并非只能背道而行。
ESG完全可以變成新的商機。
由于再循環工廠生產出來的再生塑料質量過硬,不僅僅能夠用于家電領域,還能用于汽車、日化,甚至食品級塑料領域。這其中,單是汽車領域,對再生塑料的需求量就遠遠大于家電領域。美國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全球2026年再生塑料預測》報告提到,預計到2026年,全球再生塑料市場規模將達到435億美元。
因為堅持ESG融入經營中,使得海爾不僅為自己講好綠色、低碳的新敘事,同時也直接扎進了一個過千億的“藍海市場”,走出了一條 “煉綠成金”的長遠發展之路。
在一下午的參觀活動結束之后,大咖專家們已經躍躍欲試,所以在隨后的行業最前沿交流研討會中,開啟了一場思想的碰撞開啟。
“百聞不如一見,海爾人做ESG不是賠本賺吆喝,而是把ESG工作和企業自身管理和發展融匯貫通。”——新浪財經CEO鄧慶旭
“所謂的頂層設計并不是說組建一個ESG團隊,有一個ESG的領導就可以,這遠遠不夠。”——華美銀行吳佳青
“很多企業認為,做ESG是負擔和成本,但對海爾集團并非這樣。”——華寶基金董玥
這些真實的發聲最有力量,也最有傳播力,成為了我們后期宣傳的重要法寶。這些聲音可以給予更多企業以信心,讓他們一探究竟如何可以做到把ESG變成“生意”。
為了讓這一過程不斷卷入更多人關注的眼光,我們在活動前中后期,提前預熱、追擊現場,尾聲發酵,通過海報、花絮視頻、嘉賓金句視頻等多維物料,以求最全面地觸達大眾,借力新浪財經的平臺形成聲量爆發。
在收官長尾期,M+女神天團還產出了專屬VLOG,以更生動的沉浸式探訪過程,再次豐富內容傳播。最終此次活動以微博和新浪財經為核心平臺輻射全網。
海爾ESG戰略受熱議
#中國ESG榜樣力量#
#海爾每年拆解200萬臺廢舊家電#
通過此次“中國ESG榜樣力量”走進海爾活動,海爾用實踐成果讓更多企業有了“燈塔”般的方向,打破了原有的狹隘認知,看到了ESG實踐的另一面:做ESG可以成為新的增長曲線,并非是額外附加的負擔。這也是我們此次助力公關活動希望使出的一臂之力,讓ESG的榜樣力量釋放得更遠,更多中國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交出更硬核的綠色答卷。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