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金牌論落幕,社會情緒成為體育營銷主旋律
今年奧運,中國取以40金27銀24銅共91枚獎牌的不斐成績結束了巴黎之旅。據眾爍社媒統計,巴黎奧運會開展期間,全平臺互動總量達27.08億,巴黎奧運會話題空前高漲,數據遠超東京奧運會表現。
回顧今年的奧運營銷,各大品牌也抓住了這波賽事流量,交出了自己的亮眼答卷。伊利“玩logo梗”邀請魯豫作觀賽大使、霸王茶姬成功押寶網球冠軍鄭欽文、快閃門店“喜茶巴黎觀賽茶室”進軍海外……
奧運期間各賽道品牌玩法層出不窮,收獲了大批流量,其中金融品牌面臨各種營銷限制的情況下,如何也借勢奧運熱點,傳遞品牌人文價值,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
眾爍攜手樂信,在今年奧運期間共綻鋒芒。
01
這屆奧運,
人們不再只看金牌
早在七月份奧運開幕前,眾爍就曾發過一篇關于奧運營銷的社媒洞察文章,淺述了今年奧運營銷的變化趨勢。回看奧運開幕到落幕,今年的體育營銷,確實更聚焦于“情緒”與“人”。
往年的奧運營銷,品牌更多在“冠名合作”等企業贊助事件上發力,通過與奧運的合作加強品牌背書、擴大聲量。而現在的奧運營銷,品牌更喜歡從人入手,紛紛“開搶”、“押寶”各實力運動員,圍繞運動員產出熱點話題與內容物料。
通過深入挖掘運動員背后的故事,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從奮斗歷程到家庭生活,從賽場汗水到領獎臺淚水,巧妙鏈接品牌與運動員的情緒價值,讓品牌故事更加生動、更加貼近人心。
而觀眾,也確實很吃“情緒”的飯。網友們對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無教練經歷直呼心疼;對體操運動員張博恒、肖若騰賽場上的反轉直揪心;鄭欽文堅韌的心智、潘展樂的直率……這屆的網友不再唯金牌論,更關注運動員的成長歷程。
網友和奧運的距離很遠,但和運動員的距離很近。他們是在賽場上馳騁的健將,也是幕后付出無數艱辛、努力生活的人,是萬千存在于平凡生活中的普羅大眾。
這次,樂信從擊劍運動的特性出發,通過深入洞察運動員與平凡大眾的共性,提煉出獨屬于擊劍運動的詞匯「鋒芒」,結合樂信品牌的精神內核「相信」,總結出本次奧運營銷的傳播主題——「相信中國鋒芒」
出征巴黎奧運會的運動員們,無疑是最具“鋒芒”的人,他們在幕后磨練了無數個歲月,只為出鞘的那一刻;而為生活努力奔波的樂信用戶,也具有奮斗的“鋒芒”,他們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能夠坦然面對、迎難而上,這一次次的堅韌不屈、自我超越,都是微小但又動人的鋒芒。
樂信相信并支持每一個鋒芒未露的人,去勇敢地展露鋒芒。
在「相信中國鋒芒」的傳播主張下,我們攜手樂信開展【樂信奧運傳播項目】,借勢奧運,以中國國家擊劍隊合作為立足點,實現兩大傳播目的——品牌增信、C端破圈
02
營銷困境怎么破?
人文媒體+微觀敘事
疫情后的第一屆奧運會,今年的奧運營銷賽道較往年更為激烈,不論是官方贊助還是走借勢“擦邊”,各大品牌都期待,這波流量砸在自己身上。
這次的傳播任務,除了與大眾品牌“爭寵”外,還有兩個核心難題。一是沒有獲得奧運官方授權,傳播內容有所限制;二是中國國家擊劍隊,并非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大眾所重視的熱點項目,關注度相比較低。
回歸本次的核心命題,樂信希望通過已有的核心主張——「相信中國鋒芒」,在用戶端廣泛傳播;同時,以共鳴價值,推動品牌端的美譽度增長。
如何在既定的命題和傳播難題下,放大品牌認知?
基于策略思考,眾爍的解決方案是:人文媒體+微觀敘事
· 選擇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深度內容生產力的大型人文媒體,將「相信中國鋒芒」概念拆解并分時段傳播,加強品牌背書;
· 傳播內容上摒棄官方宏觀敘事,轉而講述更微觀、更貼近生活的真實故事,激發用戶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
03
深化品牌認知:
從「看見」到「相信」
眾爍長期為金融品牌提供全鏈路整合營銷服務,深知金融行業的營銷限制;同時消費者對金融品牌具有強烈的信用要求,強大的背書往往是用戶抉擇的因素之一。
所以我們在選擇媒體的時候,并沒有選擇低門檻的社媒平臺宣發或大預算的傳統廣告投放,而是根據品牌調性,優選大型人文媒體為傳播主陣地,官媒為輔。
我們通過情緒洞察和深度內容產出能力,選定新周刊、顯微故事、三聯生活周刊幾家與「相信中國鋒芒」的目標人群高度契合的人文媒體,通過微觀故事傳遞宏觀理念,更自然地展現品牌核心價值。
在內容上,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傳播,進行主題的不斷深化,讓“鋒芒”越發耀眼。
賽事前期
在各大人文媒體集中投放TVC,同時聯手「新周刊」等多家頭部優質媒體發聲,從運動員到普羅大眾,通過不同人物角色的成長經歷、心境變化,全面詮釋何為“中國鋒芒”;
·“喊著“已老實,求放過”的年輕人,沒鋒芒了?”——新周刊
新周刊以社會熱點話題“躺平”和“鋒芒”的矛盾碰撞引出疑問——“年輕人是否沒有鋒芒了?”,通過對話多領域的專家,循序漸進輸出“鋒芒”的多維度理解,回答當代年輕人的“鋒芒”所在:
作家黃燈認為,年輕人被遮蔽的鋒芒在于對平凡的接納、對日常的堅守;
社會學家嚴飛認為,不困于迷茫,敢于直視內心就是當代年輕人的鋒芒;
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當代年輕人的鋒芒體現在關注細微、尋找定位、量力而行地推動世界轉變;
白領陳麗婷認為,鋒芒體現在不畏權威,敢于表達自己。
呂一舟,公眾號:新周刊喊著“已老實,求放過”的年輕人,沒鋒芒了?
·“看起來“淡淡的”年輕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展露鋒芒”——顯微故事
顯微故事從三位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入手,帶領大眾了解這個時代,青年所具有的“鋒芒”意義:
快遞員周正的鋒芒是在平凡的工作里,做好每一件不平凡的小事;
清潔員李浩的鋒芒是打破偏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創業后再就業林樂的鋒芒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不被外界的聲音所影響。
充滿爭議的年輕人,身上的鋒芒,被隱藏在日常中的每一天。它不在于高光時刻,而在每個拼搏向前的瞬間。中國擊劍隊如是,每個在生活中努力前行的樂信用戶也是。
顯微故事編輯部,公眾號:顯微故事看起來“淡淡的”年輕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展露鋒芒
賽事后期
實時調整傳播內容,強化樂信「相信」基因,讓用戶“永遠相信,直至鋒芒綻放”。
·“他們沒站上領獎臺,但他們的比賽還沒結束”——三聯生活周刊
體育賽場上的比分,只是輸贏的一種衡量標準。在更廣闊的維度里,“贏”有千萬種不同的寫法。
從中國擊劍運動員孫一文、在生活中前行的年輕人,再到分期樂用戶的砥礪前行……
三聯生活周刊用不同的人物講述各自的「相信故事」,強化相信的力量,為主題賦予更深度的社會價值觀,更富人文溫度。
在場下的每時每刻,我們都在相信,相信我們的努力會鋒芒畢露。
三聯.CREATIVE,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他們沒站上領獎臺,但他們的比賽還沒結束?
·“不以言勝,但行“鋒芒””——央視網
鋒芒,是中國擊劍運動員孫一文的拼盡全力,戰至終章;鋒芒,是樂信用戶在庸常之中的自強與拼搏……
由點及面,央視網從不同角度述說“鋒芒”究竟是什么,并回扣樂信的相信主題:每個鋒芒未露的人,終有鋒芒展露的一天。
公眾號:央視網不以言勝,但行“鋒芒”
大眾往往不喜歡理論性的說教,但能接受從各種普羅大眾總結的人生哲理。這種貼合生活、微觀關懷角度的深度內容傳播,更易被觀眾所感知。
項目總結
項目整體傳播獲百萬級曝光/閱讀量,超3W+討論量,引發網絡熱議。同時,作為金融品牌,在消費者溝通層面,極大地拉伸了一波好感。
普通人最懂普通人。多篇自帶社會話題的深度文章傳播,引起用戶對“鋒芒”話題的情感共鳴,紛紛自發分享“鋒芒”感悟。話題討論熱度高漲,品牌也順勢拉近與用戶的互動,推動相信因子的深層次傳播。
眾多讀者從對年輕人的態度、對生活的看法等多個角度發布自己的評論與共鳴
各評論區針對內容與觀點進行理性探討
眾爍曾先后服務過中國平安、微眾銀行、招商銀行、樂信、中原消金、信也科技、中金財富等頭部金融機構;
能夠基于縝密的數據分析和深度的人群洞察,為品牌帶來多維度、全鏈路、定制化的營銷解決方案。
如有業務需求,歡迎聯系合作。
— 我們是誰 —
成立于2015年,國內領先的品牌營銷服務公司;核心團隊成員來自國內領先的營銷與互聯網公司,平均具備10年以上品牌營銷經驗;
基于縝密的數據分析和深度的人群洞察,圍繞品牌的多維建設,為品牌提供「爆品打造」「創意服務」「整合營銷」「內容種草」「精準投流」等全鏈路解決方案;
策略引領+實效創意+高效執行=生意增長,陪伴中國品牌,實現持續的用戶深耕和生意增長,為品牌發光不懈努力。
如果您在品牌打造、營銷玩法上有相關業務需求,歡迎聯系我們,共同探討,共赴增長。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