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都點心行:泉州文化中秋月餅禮盒設計
麥都點心行源自創建于1989年的福建省麥都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系專業生產面包、蛋糕、月餅、西點等烘焙食品的連鎖企業。是福建地區知名,也是泉州當地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烘焙企業。麥都因為地處泉州這樣的極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屬性的地區,每年的中秋禮盒設計,都會推出當地文化特色的月餅禮盒。
我們服務了麥都點心行之前的大部分月餅禮盒的設計,2024年,這個任務也落到了我們的身上。
泉州,2021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擁有海絲國際藝術節永久舉辦權。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文化遺產”與“非遺”也成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重要關鍵詞。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開啟2024年麥都中秋月餅“文化”之旅...
主題一:明月敢當
泉州一帶,在小巷口對面墻下端,或小巷內拐彎的住宅墻角處,或在丁字路口對直路的住宅外墻面,常立有一塊長方形鐫刻著“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的石碑,在一些厝宅外大門邊,也常常可見主人家立一尊石獅。泉州民居建筑配置的小石獅雕刻姿勢有立有蹲、有大有小,形態不同,或憨態可掬,或盡顯威武,而且占據大門外邊、山墻下和小巷交叉處較明顯的位置。
我們選擇的辦法是——國潮風,削弱寫實感,用特寫來突出醒目感;配色選擇注意和醒獅區別;字體配合插畫風格
二、簪花戴月共此時
文化注解:“海風千里,花開滿髻”。蟳埔古村,坐落于泉州港北岸,這里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以花為頭飾,代表人們對馥郁人生的美好向往。如今泉州的簪花傳統熠熠生輝,賡續獨特的民族美學記憶。
這個主題,需要契合簪花本身的美好寓意,打扮漂亮奔赴團圓,精致和儀式感
三、西街燈火頌團圓
泉州西街是一條富有千年歷史的古街。一千多年來,這條古街區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將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一一貫穿起來。
四、探大錢,博狀元
相傳,在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廈門,中秋佳節,士兵們思鄉情切。鄭成功部下洪旭,巧妙發明了博餅游戲,以解將士們的思鄉之苦。這一風俗隨后在民間流傳開來,成為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博餅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一套會餅,大小各異,象征著科舉制度中的不同頭銜。擲骰子,博狀元,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期待和驚喜。中秋之夜,家庭團聚,長輩主持,一家人圍成一圈,歡聲笑語,共享天倫之樂。
五、古厝紅磚凝秋色
紅磚砌墻、紅瓦鋪頂、燕尾飛檐、馬背蜿蜒,走在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一轉角一抬眼,便能望見泉州古建筑的紅。這抹紅中,又隨處可見被精心雕刻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紅色作為“宮廷色”本為“庶民不許”,閩南人家不但鋪紅磚紅瓦,還采用紅色筒瓦,加之弧線燕尾脊、似龍鳳形態的元素,給紅磚厝平添了一絲皇家氣息。
這個主題的想法來自詩句: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配合紅磚的顏色,融入秋天的色彩。
總結起來,五個主題分別為:
【明月敢當】:守福祿,護安康
石敢當,閩南地區的一種地方民間風俗,通常以千姿百態的石獅形象,出現在“路沖”之處的房屋墻上或門前,靜觀著塵世間的風起云涌。它不僅承載、守望著閩南文化最深處的氣韻與精髓,也被寄予了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簪花戴月】:海風千里,花開滿髻
坐落于泉州港北岸的蟳埔古村,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簪花圍”是當地女性佩戴的一種鮮花頭飾,款式多樣,每一款簪花都寓意深遠,傳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和吉祥如意的期望。
【探大錢 博狀元】:擲得吉祥 福運連連
骰子齊拋運勢轉,街頭巷尾笑聲傳。博餅是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起源于300多年前鄭成功駐守廈門抗擊清軍時期。在中秋佳節,鄭成功為激勵士氣而創立了這一民俗文化。將吉祥寓于月餅之中,一搏全年的好運氣。
【西街燈火頌團圓】:人間天上,佳期勝賞
泉州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征了泉州的繁榮。一千多年來,這條古街區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將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一一貫穿起來。
【紅磚古厝凝秋色】:雕梁畫棟皇宮起,石雕木雕雙合壁
在泉州的大街小巷,紅磚砌墻、紅瓦鋪頂,燕尾飛檐、馬背蜿蜒,處處呈現古建筑的獨特風貌。每一轉角,每一抬眼,都能看到那些精雕細琢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獨特的弧線燕尾脊,仿佛龍鳳盤旋,賦予了泉州尊貴而古老的氣息。
項目結果一如既往,受到當地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愛。很有意思的是,我們收到其他福建客戶寄來的中秋月餅禮盒,甚至都是我們做的麥都中秋月餅禮盒。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無非品牌 昆明,設計公司
【背景與目標】
麥都點心行源自創建于1989年的福建省麥都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系專業生產面包、蛋糕、月餅、西點等烘焙食品的連鎖企業。是福建地區知名,也是泉州當地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烘焙企業。
麥都因為地處泉州這樣的極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屬性的地區,每年的中秋禮盒設計,都會推出當地文化特色的月餅禮盒。
我們服務了麥都點心行之前的大部分月餅禮盒的設計,2024年,這個任務也落到了我們的身上。
【洞察與策略】
泉州,2021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擁有海絲國際藝術節永久舉辦權。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遺產城市。
“世界文化遺產”與“非遺”也成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重要關鍵詞。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開啟2024年麥都中秋月餅“文化”之旅...
【創意闡述】
【明月敢當】:守福祿,護安康
石敢當,閩南地區的一種地方民間風俗,通常以千姿百態的石獅形象,出現在“路沖”之處的房屋墻上或門前,靜觀著塵世間的風起云涌。它不僅承載、守望著閩南文化最深處的氣韻與精髓,也被寄予了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簪花戴月】:海風千里,花開滿髻
坐落于泉州港北岸的蟳埔古村,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簪花圍”是當地女性佩戴的一種鮮花頭飾,款式多樣,每一款簪花都寓意深遠,傳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和吉祥如意的期望。
【探大錢 博狀元】:擲得吉祥 福運連連
骰子齊拋運勢轉,街頭巷尾笑聲傳。博餅是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起源于300多年前鄭成功駐守廈門抗擊清軍時期。在中秋佳節,鄭成功為激勵士氣而創立了這一民俗文化。將吉祥寓于月餅之中,一搏全年的好運氣。
【西街燈火頌團圓】:人間天上,佳期勝賞
泉州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征了泉州的繁榮。一千多年來,這條古街區猶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鏈,將泉州唐宋以來眾多絢麗多彩的文物勝跡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間的名賢逸事、民間傳說一一貫穿起來。
【紅磚古厝凝秋色】:雕梁畫棟皇宮起,石雕木雕雙合壁
在泉州的大街小巷,紅磚砌墻、紅瓦鋪頂,燕尾飛檐、馬背蜿蜒,處處呈現古建筑的獨特風貌。每一轉角,每一抬眼,都能看到那些精雕細琢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獨特的弧線燕尾脊,仿佛龍鳳盤旋,賦予了泉州尊貴而古老的氣息。
【結果與影響】
項目結果一如既往,受到當地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愛。
在月餅整體市場下滑的環境下,保持住了銷售額沒有下滑。
很有意思的是,我們收到其他福建客戶寄來的中秋月餅禮盒,甚至都是我們做的麥都中秋月餅禮盒。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