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戲劇嘉年華x小紅書:我們請你「坐下來看看」
你有多久沒好好坐下來,看看生活百態了?
從接到北京戲劇嘉年華的傳播Brief起,我們團隊就從過往「與消費者溝通」的商業營銷經驗中暫時抽離,「坐下來」思考大眾與戲劇、生活與藝術之間的疊化關系,嘗試為客戶量身打造一場“既很煙火氣又具藝術感的生活事件”。
團隊得出的第一個共識洞察點,就在于「距離」。
Step 1:量身打造,劃出一條「藝術煙火氣」數字營銷的道兒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藝術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人們往往將戲劇視為高雅而遙不可及的藝術形式,卻忘記了它本應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情感與思想的共鳴。
所以我們認為,如何將戲劇這門藝術讓普通人“看懂”,是本次營銷傳播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當我們看著一部部劇目的資料時,便在思考如何用大眾的語言和大眾進行溝通。帶著這個思考,參與項目的每個人都找到了某部戲劇中和自己共鳴的那個點,它也許只是資料里的寥寥幾語,也有可能是某一張劇照。
新晉奶爸對《查先生的魔法森林樂章》、《玩er一個》等兒童戲劇產生了興趣;《水流下來》讓被催婚的ta直呼“懂我”;單立人《即興專場秀》讓對喜劇、開盲盒感的表演瘋狂上頭的牛馬er速度打開了大麥,《藝術區》為每一個好奇798演變史的人提供了答案......
我們的目標人群不再是那些懂藝術的戲劇票友,而是那些本身就熱愛著生活,懂生活更懂欣賞身邊每一幕真實故事的普通人。
所以我們抓住了本次戲劇的重點——煙火氣。
Step 2:找到戲劇與生活的交接點,坐下來「當個觀眾」
從普通人的視角看待戲劇這門存在了2000年之久的藝術形式,讓我們團隊在創意上有了更深層次的“煙火氣”思考和產出。
在本次戲劇節的劇目資料中,我們深刻的感覺到,每一部戲劇都取材于現實生活,而那些戲劇中的主角,同樣是我們身邊那些人的縮影。
臺上的演員,臺下的觀眾,以及那些巧奪天工的舞臺設計與剖析人性的故事結構,最終都化為令人隱隱作痛的扎心觀點,濃縮在柴米油鹽,996甚至007的日常生活中。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還在研究如何讓藝術落地,而不去記錄生活實打實的模樣呢?
基于這樣的策略思考,我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小紅書,因為小紅書平臺涵蓋了千萬種生活的真實模樣,如同一個劇場每日不斷上演各類圈層和賽道的真實大戲,與我們為此次北京戲劇嘉年華做的實驗不謀而合。
于是,我們找到小紅書藝術社區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此次社會化Drama實驗的營銷事件,一起「把生活搬上舞臺,坐看生活Drama模樣」。
我們以日常生活中高頻接觸的場景和戲劇劇目做了融合,并用醒目的紅馬扎作為視覺主體,代替了“觀眾”的角色,拉近戲劇與生活的距離。
在一周七天都是工作日的北京,我們開啟了這場邊探索邊嘗試的實驗,在鬧市、潮流坐標地、地鐵站內,都有這把真實存在的紅馬扎的身影。我們的目的就為讓人坐下來,靜下心欣賞生活中那些隨機上演,轉瞬即逝的drama瞬間,找回生活丟失的煙火氣。
一組團隊,一部相機,拍下了這些最真實的素材。鑒于上線時間緊急,我們在一天的時間內奔走7地將所有素材全部拍攝完畢,而在拍攝過程中,不斷有路人坐在紅馬扎上休憩,我們沒有打擾而是真實記錄下來,成為我們這場實驗被私藏的“寶藏記錄”。
星期一:北京一號線地鐵站
TA做了一個決定,從無數待解決的糟心事里,先去迎接朝霞“保持崩潰”
——《她沒問題!》
星期二:大柳樹二手市場
生活就像二手市場的盲盒,隨便抽取一件,TA都會默默訴說曾經發生的故事
——《王梓默劇盲盒秀》
星期三:三里屯
卸下了佯裝一天的馬甲,任憑性子放肆drama。這夜,TA們就圖鬧個盡興
——《鬧劇場即興大比拼》、《鬧劇場熬夜即興專場秀》
上一秒TA們還在發誓要天長地久,現在卻賭咒老死不相往來,如此浪漫的循環
——《羅曼蒂克偶爾到來》
星期四:西四樂器一條街
一場肖邦與意大利歌劇的浪漫奇遇,融合古典音樂和當代舞蹈,用力與美詮釋古代與現代的跨界劇場
——《當肖邦遇到現代舞》
星期五:五棵松兒童樂園
無論世界變得再魔幻,TA們始終懷有一顆用魔法打敗魔法的心
——《查先生的魔法之森林魔法樂章》、《查爾先生的皮箱》、《玩er一個》
星期六:北京六環外
迷路的車流堵在回鄉的路上,此刻壓在心頭的冰山,如何才能化作水流
——《水流下來》
星期日:798藝術區
這里的鋼筋水泥還保有舊時的斑駁,但TA們曾為藝術綻放的生命,卻始終如歌般鮮活
——《藝術區》
揭幕海報
同時也作為一組預熱倒計時海報,我們融入自己的小巧思,將日期和地點作為結合,像戲劇后的彩蛋,為消費者埋下了一個小驚喜,同時也是想告訴大家,只要用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的“人生彩蛋”。
Step 3:聯合小紅書站在年輕人的立場造話題,為藝術與生活畫上等號
本次聯合小紅書平臺的另外一層思考,是區別于那些尷尬的“造梗”和“玩梗”的老套營銷方式,做一場簡單,有共鳴的生活化營銷實驗。在傳播上我們與小紅書藝術社區版塊深度綁定,進行專題合作并打造#Drama一夏#等相關話題,將整套社會化實驗海報搬上小紅書,用生活場景+扎心文案為整個北京戲劇嘉年華造勢。
并根據不同劇目屬性邀請職場、生活、藝術、親子等不同圈層的kol、koc進行線下打卡及線上優質筆記沉淀,輻射全平臺用戶打造“家門口的戲劇節”概念。同時,配合幾大獲獎劇目導演、演員以及創作者的深度專訪,站在生活視角輸出他們的創作靈感與見聞感悟,進一步拉近他們與觀眾的距離。
我們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傳播潛力,精準鎖定目標受眾,用話題打造、KOL種草、互動獎勵等多種策略,有效拓展了活動的覆蓋范圍,促進了信息的迅速擴散與深入滲透,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營銷傳播,達成了高輻射、廣覆蓋和多維度的破圈效應。
「寫在結尾」
團隊接到brief時就非常感興趣,小伙伴們熬夜看完了所有相關劇目及導演、主演資料,大家目標一致的希望可以打造一個生活里的戲劇節,讓戲劇可以高于生活,但不遠于生活。
因為這份熱愛,團隊也以項目獨家宣發伙伴的身份全程深度參與此次項目,通過與劇方、主辦方等的深度溝通挖掘劇目亮點,并多方協調小紅書平臺一起加入,跟我們共同完成這場社會化Drama實驗,這里要特別感謝客戶的信任及小紅書藝術的支持。
創作名單
創意供應商:和勢營銷
客戶總監:常加貝
創意組長:蔡童
客戶經理:噠噠噠
文案:國哥、小楊
美術:66
媒介:郭鑫
項目信息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