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EMBA:未來已來:AI原來可以這么玩!
如何利用AI完成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宣傳片?
AIGC是否對內容行業產生了顛覆性變革?
AI技術真的能替代人類的思考與情感嗎?
在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22班的開學典禮上,項目成員與AI共創的宣傳片《Future is Now》成為了備受矚目的亮點。一齊跟隨主創團隊的視角,揭秘創作幕后故事。
A:AI技術在近幾年發展迅猛。“無科創,無未來”,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科創戰略背景下,作為領先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商學院項目,我們始終希望將新理念新技術去實踐和落地。同時,項目的許多學員本身從事科技和創新相關工作,對 AI 技術有濃厚的興趣,這使我們的創作更具意義。
文心一言3.5大模型:協助生成腳本文案
為了更好地呈現“Future is Now”這一主題,我們首先使用文心一言協助生成腳本和文案。從缺乏深度內涵的詞藻堆砌,到深入對話后的啟發,主題思想在對話中逐漸打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同樣也意味著未來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而決定這一切的仍為“人”本身。
Midjourney 6.0 & Stable diffusion:生成靜態圖像
以“人”為本,我們根據C22同學們的特點,提煉出八個代表行業,突出班級成員的多元背景和創新精神。使用Midjourney在一周時間生成825張靜態畫面,并精選細致調整。
適逢復旦管院政立院區即將落成并投用,我們希望在宣傳片中展現這一新起點,使用Stable Diffusion的風格融合功能,構建出一系列天馬行空、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建筑形象。
Runway Gen-2:圖像生成視頻
化靜為動,我們使用Runway的Gen-2模型,在近10天的訓練和調試中,共生成了125個、總計時長600秒的動態畫面,選定可用素材進行優化和再生成。
A:由于Midjourney的數據庫來自西方國家,盡管我們提示以中國人為主人公,但生成的人物依然具有外國人特征,或呈現對亞洲人樣貌的刻板印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用了局部修改功能,并投喂了大量中國人形象的真實肖像,通過不斷調整和優化逐步形成了更符合真實樣貌特點的圖片。
AI創作往往只能依據顯性數據和既有模型,而人類創作者能夠通過細微的觀察和感知捕捉到獨特的情感和體驗。這種“靈性”是或許是目前階段的AI難以企及的。
A:通過這次的經驗,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AI技術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創意表現力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優勢。
通過人機協作,創作者能夠獲得新的靈感和洞察力,拓展創意的維度和思考的深度。同時這也是人與自我、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對話的過程。在這種對話中,技術與藝術相互融合,個人與文明相互影響,共同推動著人類思想進步與技術發展。
未來,復旦-華盛頓EMBA項目將開啟圍繞AI領域的商科教育欄目,和大家一起探索AI在更多領域的應用。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