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4Ultra:去附近
多年之后回頭看,項飆說的“附近的消失”可能是一個橫跨科技、商業、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世紀診斷。
確實是非常有價值的命題,但缺少由頭,在商業推廣中很難執行和落地。因為“為什么要做這個”“這個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兩個問題就會把代理公司問死在地上。
但這次是小米公司的同事們主動提出想做這個命題,這意味她們要把內部推動和過審的壓力都背在自己身上了,甲方還是有戰士的。
社會學的題目挪到商業里面,肯定需要再處理一下,我們大概拆解了一下,附近大概有兩大類:
第一種:周圍的具體生活、社區空間,和人與人的聯系。
第二種:個人心理上的附近。
上網上多了多少都會有點心理問題。比如對家人非常粗暴冷漠,但會對幾千公里以外那些輪廓簡單真假難辨的事情憤慨很多天。如果少看“遠處的哭聲”,多掃面前的灰塵,或者至少兩者取得一個平衡,生活會好過很多。
還有身邊公共生活的瓦解和消失,則是完全不能說的話題。
作為商業內容,最安全和最有共識的是第一種角度,第一種里面又有兩個具體的現象可作為題材庫。
1、小商業的消亡,路邊經濟的消失。
這兩年淄博、天水、哈爾濱等等比較火爆的城市營銷,代表了各地也在努力找回小商業的熱鬧,但大趨勢仍然是日漸凋零,因為商業地產進入死局+消費降級+零售業干不過拼多多。
但做小買賣是中國人的本能,這一點永遠都不會改。
2、在線下玩,在線上分享的“半在地”的年輕生活。比如citywalk,露營,大量小劇場,現場演出,等等等等,成了年輕人會喜歡以及能擁有的唯一的“附近”。
轉化成為典型的一些碎片瞬間是這樣的:
1、地攤到底回來了沒有。
2、想在上海老老實實吃個飯,不那么網紅的店還有嗎。
3、為什么感覺北京人變少了,是我的錯覺嗎?
4、北京為什么感覺不繁華?(去年知乎上一個超級熱帖)
5、樓下剛開的面館能堅持三個月嗎,上一家挺了四個月。
6、公司的保潔阿姨要回江蘇鄉下了,我把舊衣服給了她。
7、半夜想抽煙,在小區外面走了三公里,也沒找到賣煙的地方。
8、兒時的記憶,工體麥當勞關了。
9、有一天突然發現一個修自行車的人,好像穿越回了十年前,站在那里看了很久。
10、春節后很擔心賣菜的小門臉再也不會開了,過了幾天發現老板回來了,松了一口氣。
11、烤面筋的人一邊推車飛跑一邊大喊,問我加不加辣,“一會給你送回來”
12、水泥地下雨的氣味,怎么說呢,有一個專門的詞,想不起來了。
13、有一天騎共享單車去地鐵,騎著騎著就不想停了,一直從東四環騎回了回龍觀。
14、我想加入廣場舞,但是不好意思,在后面站著看了好一會。
15、有人在地下車庫的角落里吹薩克斯,早上走的時候在吹,晚上回來還在那里吹。
16、想爬樹,因為很久沒有爬樹了。
……
到了這里,就可以忘掉“附近”這種抽象的關鍵詞了,小米在全國各地找的攝影師就可以按具體可感知的畫面去掃街了。
最后在幾萬張照片里選出二百多張,合成了這個視頻:
字幕:
我看到遠處
有一個附近
附近那邊,還是附近
每個附近,都在附近附近
比如
樹是你的附近
你是河的附近
河是咕咕咕的附近
咕咕咕是周末的附近
周末是老鐵的附近
老鐵們是整條街的附近
整條街都是一場大雨的附近
確實聽說過,附近在消失
可某天下午
你百無聊賴
噗通一聲
一頭扎進生活最深處
就會發現
原來附近一直都在
消失的只是我們
畢竟人生漫長,難免會到處張望
有時候記不起來
世界就是所有附近之和
像是數星星的小孩
總是記不起
地球也是星星
不過沒事
我們會忘掉附近,但附近不會忘掉我們
風吹干凈的小巷,水洗的傍晚,炭烤的周末
就在那里等我們
就像熱湯面
等一個深夜歸來的胃
我們忙
它們無聲流淌
我們不忙
它們微微發光
去附近 用影像重新發現生活的層次
小米14Ultra
--------------
理想情況下,整個項目需要勾勒出一種可以治愈所有人的、真正有生命的生活圖景。但這個理想情況對綜合能力意味著很高很高的要求,我們最終也只能完成一部分。
特別感謝出品方小米編輯部的策劃,尤其是費拉拉和羽蒙兩位勇士,也要感謝攝影師Jake Homovich、哈霾 、賈小彤、瘋狂螺絲、黃魚、張博原、左喬右名Halley、damufotografia、阿湛、陳榮輝、YK、Hi.Story、李偉、張冬偉(同時也是視頻制作者)以及動畫師楊路的海量的細致的勞動。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