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App:社交軟件,不止社交
近日,Soul App發起了一場“Soul的100次相信社交”活動,這是繼去年“玩社交軟件為什么要偷偷的“話題之后,Soul繼續發起的“社交態度”新主張,本次活動以“我玩社交軟件不社交”為話題,攜手學者、名人、KOL達人、Soul用戶一起發聲,希望破除大家對社交軟件的窄化認知。
01 學者:現在年輕人的社交需求是多元的,是為了實現自我、是為了從他人眼中看見自我
Soul攜手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劉擎、華東政法大學文學教授杜素娟、中國政法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于悅,對“社交本質”、“年輕人社交需求”、“年輕人社交現狀”等話題進探討,發現當代年輕人的社交需求在不斷“升級”,本質是對更高質量、實現自我、和更舒適的社交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劉擎:“線上社交存在獨特優勢,一是強度漸進優勢,可以根據需求定制“菜單”;二是更容易聚集小眾愛好者建立線上共同體”
杜素娟:“我們都像大雁,很多時候我們都有自己獨屬的雁群,社交平臺幫助我們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的雁群”
于悅:“課堂調查表明,年輕人對社交軟件的需求和用法是非常多元的”
02 100位KOL達人、播客:社交軟件只能交朋友?它更是探索世界的窗口
Soul聯動100位KOL達人、播客,從對社交軟件的“實用價值“、“情緒價值”、“成長價值”等角度,一起探討和分享自己的“社交態度”;社交軟件是一個巨大的世界,世界也是一個巨大的社交軟件。在這里,我們對話的可能是大學生、心理咨詢師、好聲音學員、航海員、大學教授……在這個賽博空間里,我們撕開了一道裂縫,去抵達現實世界里的不可能。我們與這些不同背景的人相遇,和他們交流、陪伴、學習、游戲、娛樂,甚至求職、獲得人生指導……通過不同人的視角看見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不一樣的風景。
社交軟件不只社交,更是探索世界的窗口。
03 用戶:“我玩社交軟件不(止)社交”,深入了解才發現“Soul原來還能這么玩”
Soul采訪了4 位 Souler(用戶),他們是在異國他鄉為找精神歸屬地的留學生、“重新練習說話”職場人、在Soul群組每天的打卡的考研黨和傳遞善意的Souler?!霸诂F實生活,每個人想找到跟自己契合的雁群很不容易“,通過他們的視角,我們看到了每天數千萬在 Soul 上找到屬于自己的“雁群”的Souler
同期,Soul也發起了“Soul原來還能這么玩”的站內活動,邀請用戶通過靈魂測試,解鎖自己的“隱藏版Soul“(如:寵物版、求職版、音樂版、旅游版、學習版),并分享自己的Soul打開方式
本次活動的發起,主要來自于Soul洞察到年輕人在玩社交軟件的時候,很大比例是“非交友”目的。長期以來大家對社交軟件的認知是“窄化的”,因此本項目希望通過專家名人學者、用戶、KOL達人、行業媒體等不同角度,闡述社交軟件的不一樣打開方式;正如劉擎老師所說:如果我們能夠更積極、更勇敢、也更智慧地用好各種社交軟件,那么我們完全可能在線上、在網絡世界創造出一個個豐富精彩的、能夠提升自己靈魂的小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我們獲得新的身份認同、歸屬感和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社會。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