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往年傳統春節營銷,白象這波年度大戲徹底【瘋了】
白象作為26年的國貨品牌,因未合作土坑酸菜迎來大眾野性消費與關注。
為了不負矚目,建快閃泡面工廠、推蟹黃/香菜泡面新品、聯名國民游戲IP等逐步接住潑天富貴。
而白象的“整活”還遠遠不夠,23年CNY小劇場等系列持續整活,讓白象有實力、玩得起的國貨品牌形象,在年輕人心中逐漸立體,也被大家捧成了熱搜體質。近兩年,情緒價值,成為消費市場的關鍵詞。反映的是在物質需求逐步過剩的當下,大眾消費不再緊盯【功能性需求】,而是企圖尋求更多【心理性需求】。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帶來的情感體驗。以互聯網黑話來說,需要率先和消費者【對齊】。
而白象采取的是深度洞察年輕人的時代情緒與內心需求,從三個方面對齊年輕人:
1、對齊【幽默】的溝通偏好,創新大眾熟悉的戲劇名場面,吸引年輕人
第一層情緒的觸達:白象為區別以往春節重情感,重場景的傳統返鄉年俗大片;脫離過往的傳統營銷模式;創新大眾熟悉的戲劇名場面,對齊年輕人【幽默】的溝通偏好,融入大眾話題與產品賣點化身,與年輕人情緒同頻吸引駐足觀看的同時,也讓賣貨這件事順理成章。
2、對齊【發瘋】的時代情緒,植入嗎嘍、搞錢、玄學等社會話題共情打工人
表面看是白象新編的三幕CNY小劇場,實際上英文字幕的拼音障眼法格外巧妙,為傳播留足了探討的空間;暗藏打工人內心的三處吶喊:放假吶喊、搞錢吶喊、玄學吶喊。
第二層情緒的補充,是以讓白象的CNY營銷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營銷動作,而是以打工人的發瘋行為加深了情感的共鳴。
從感知上,一方面,發瘋的時代情緒更能讓打工人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大眾也會明顯感受到白象作為一個老牌國貨品牌在營銷上的大膽、創新。
3、對齊【叛逆】的心理屬性,主打一個“絕對不正經帶貨,但卻十分種草”
那么還有第三層情緒的落地。仔細看白象這次從產品的選擇上,非常符合年輕消費者對創新口感的追求。主要有走街串巷系列(蟹黃拌面、麻辣燙、糟粕醋海鮮粉),和大辣嬌系列(5種不同口味的火雞面)。
另外,在產品呈現和賣點的講述上,也頗為【好玩】【軟性】【充滿食欲】。極大誘發一邊看劇一邊炫美食的吃貨心理。最后,加上情緒的洞察和幽默的敘事鋪墊,比如 “蟹妃”、“蟹黃(謝皇上)”這種又爛卻好笑的諧音梗,也會給打工人形成一種為了完成年底賣貨KPI而被迫營業一場營銷活動的印象,反倒讓人增添了好感,引發種草欲!
待情緒一一對齊,剩下的便是如何將內容傳播出去并落地真正的轉化。在自身渠道的宣傳中,白象主要以互動(名場面競猜)與福利(滿200減30)來增加額外的關注與購買興趣。此外,白象還通過與美食界、英文圈、搞笑類等符合CNY劇場調性的KOL合作,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進行推波助瀾,有效引流至天貓年貨節,多角度擴大品牌的新春影響力。
這種從情感洞察到創意營銷,再到產品推廣的整體策略,不僅收獲了年輕人的口碑好評,也使白象在天貓年貨節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從最終的數據來看,各平臺總體曝光量3.5億+,其中#走街串巷尋好味#的微博話題就有1.1億的閱讀量。而2024年天貓年貨節的GMV,據品牌透露同比去年年貨節增長了77%,充分展示了白象營銷策略的成功。小象這波真的很可以!
結合白象CNY以及近些年的花活,無論是產品創新、品牌聯名、電商營銷……答案漸漸清晰。整活只是手法,更重要的還是要與年輕人同頻。
所以對于品牌,做產品有時候不是尋找需求,而是創造需求。年輕人想嘗鮮,品牌來研發。不用真正地走街串巷,也能嘗鮮同頻,體會當地美味與風情,就是白象【拿下】年輕人的秘密武器;
從QQ飛車到王者榮耀的IP聯名合作,符合白象部分目標受眾畫像,即打游戲吃泡面的這類人群。其次,都融入了對中國文化的探索,以更酷更潮更創新的方式,與年輕人喜好同頻實現文化的圈層共鳴。既要玩在一起,也要吃在一起;
就拿上班這件事來說,要么錢多要么快樂,總得占一樣。那如果兩全其美,這個班豈不是能讓年輕人上到退休?做營銷也是一樣。白象這次就是一次特別的嘗試。以與年輕人情緒同頻為出發點,用心打造好玩有梗的創意內容,并給到真實落地的年貨福利。品牌與消費者的用戶關系,只有真實的付出與深度的同頻,才能夠在彼此心中經久不衰。發瘋玩梗和實在的福利,都很重要
以上三點,也是白象26年一直貫徹的路徑,踏踏實實做產品,真真切切打造文化,快快樂樂做營銷,以一碗又一碗中國面,以此占領年輕人的味蕾和社交圈。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