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學WE大會:從泥土看見星空,種子里孕育宇宙
騰訊科學WE大會:從泥土看見星空,種子里孕育宇宙
2023騰訊科學WE大會是三年線上進行后重回線下,連續舉辦的第11屆。此次大會以“種子”為主題,致敬古往今來播撒種子改變未來的科學探索者。
【2023騰訊科學WE大會主視覺】
開場動畫承接歷年的WE大會演講高光時刻,在「種子」這一主題下,我們面臨如何傳達這一龐大科學命題下的哲學意味,又如何用深入淺出的內容和視覺完成對觀看者的觸達,做好演講前的氣氛定調。
【2023騰訊科學WE大會開場視頻】
從種子到宇宙
「種子」既是起點,也是終點。起初,我們認為科學種子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種下的是人類的「科學瞬間」,全篇希望能由科學種子「我」的第一視角發聲,凝練一個個改變人類進程的科學之時為詩歌。而有趣的是,在閱讀大量與科學瞬間有關的資料時,我們發現了眾多故事中的浪漫和感動,在AI工具的幫助下成為畫面。
【過程稿】
「我如此龐大,卻無人尋得我的軀殼;我那么微小,可世界與我息息相關」在大部分的科學瞬間,人們或許并不能意識到科學是什么,而延續的唯有萌芽起的心潮澎湃,而彼時彼刻,就是WE大會的此時此刻。
在執行中,短片延續種子視角和詩意的表達,敘事邏輯更加具體落地,核心為「從泥土中發現宇宙」的過程,由當下時間線向遙遠的過去回溯,在因果聯系中,講述其中一條具體的科學事件線。
此刻 沿著時間回溯
環環相扣的科學線索
正逐漸顯現
如果沒有空間膨脹
時間便失去意義
如果未曾掌握空氣動力
天空仍然遙不可及
如果天空沒被透鏡折射
就無法窺見星河的結構
如果結構未被重新組合
歷史的篇章將停滯書寫
如果歷史未被器皿承載
泥土就不會浴火重生
如果未能扎根泥土
文明就無法通向宇宙
你我皆是耕耘星辰得人
未來,就藏在腳下
我們終將看到一批種子變為果實,而我們堅信在we大會的舞臺上,這些果實將成為另一些人的種子。
以AI為磚 與科學搭建橋梁
在整個繁雜的科學系統中,要展現全部事件的因果關聯是一項難以估計的工作量。我們將展現其中一條鏈路,如何從種子抵達宇宙。
【AI運算的科學事件關鍵詞關聯圖(局部)】
如何在難以計數的科學事件中挑選合適的事件?我們的需求是,在核心邏輯中挑選覆蓋科學領域范圍和跨度最大、呈現最有場景力、影響力覆蓋全人類的。基于現有的書籍資料和騰訊科技樹AI達模型演算,并在AI的幫助下找到符合需要的諸多科學事件,并對他們進行了分級和選擇。
【AI運算制陶技術的演進及其對太空技術的影響脈絡圖】
【AI運算的科學事件關聯(主次事件分級)】
在AI工具幫助下,一方面我們快速找到了不同跨界學科之間的聯系,并在諸多聯系中選擇最適合表現的科學事件。最終用AI對文本進行查漏補缺和專業度審查。另一方面在場景設計中MJ以它的客觀視角帶來它想象中人類發現科學瞬間的場景,為畫面場景設定提供靈感。
【伽利略場景白膜+分鏡過程稿】
視聽呈現與內容表達的高度統一
要表現「從泥土中發現宇宙」,就不能僅僅講述順序的歷史,在倒放因果的敘事表現上,除了文案的因果關聯邏輯,后期細節的嚴格把控共同完成回溯的敘事。
1.畫面中的時間像一個冷靜的歷史刻度,動態流動時間數字的方式營造理智客觀的視角,流動的或雋刻的都僅僅滄海一粟,凝固的瞬間,卻蘊藏巨大的人類寶藏。
2.科學瞬間的出現往往伴隨極致的變速處理,增強沉浸感和可看性。速度的渲染下,黑洞、旅行者1號、加加林、萊特兄弟、熱氣球、伽利略一個個人們歷史瞬間接替亮相。
3.科學瞬間的登場方式中,一方面由碎石粒子將科學瞬間重構組合,完成瞬間凝固,另一方面用焦點變化來強化先后的因果邏輯,表達消逝的過去與浮現的瞬間。
4.配音的選擇既要承載科學的理性,又要帶有令人有傾聽性的故事感。選擇高智感女聲朗讀文案,為全篇的理性表達覆上一層母性情感的光輝。
「 宇宙浩瀚,我以渺小孕育它
未來漫長,而我的枝椏終將抵達 」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