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在春節上線了“穿越服務”?
影片有點長,感謝耐心觀影,但如果你能看到最后,相信它能值回你的二十分鐘。
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看了一看這部分影片誕生的心路歷程吧:
2023年7月,我們收到了美團的新年微電影項目的比稿brief。7月24日帶著幾個故事梗概赴京趕考,最終中標的不出意外,是那個我們稱之為彩蛋的故事。中標固然高興,但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我們一定會去告訴那時的自己,別高興得太早。
當時,《團圓2024》的標題就已經確定,但最初的版本和現在有些不同。講述在不久的未來,低效的過年已經被高效的社會所淘汰,一個年輕人發現是自己的爺爺發明的AI科技導致了一切的發生,讓過年變成了幾分鐘的程序,于是用美團穿越回到2024年,去阻止爺爺開發這個程序,從而改變人類歷史,終于又在未來過上了傳統新年的故事,有點中二是不是?
(AI渲染在如今的廣告里越來越多見,但在這個影片里卻有著獨特的意義)
這樣一個故事為何能打動客戶,一個原因是它打破了傳統新年影片小品式合家歡的套路,加上了一些科幻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它貼靠了當前AI的熱點話題,共情了人們對于AI時代來臨時的不安情緒。我們試著從這個不同的角度去討論過年和團圓的意義和內核:那就是家人一起創造的美好回憶,是高科技和AI不應該也無法替代的。而美團之所以致力于讓生活變得高效和便捷,也是為了讓家人朋友在一起團聚的過程能變得更好。這讓美團品牌和產品在新年都有了更深遠的意義。
(兩個時間線都有2072年的龍年,也預示著兩人重逢的輪回和宿命感)
雖然客戶和我們都覺得故事很有趣,很有梗,但大家還是覺得少了些淚點和高潮。于是在團隊小伙伴們開一輪又一輪的劇本會過后,全家福,照相館的設定,以及孫子其實是AI程序最終犧牲自己等等的情節被加入進去,讓故事進一步豐滿,包括導演后來加入了拍樣張,照片形成新的時間線,結尾重逢彩蛋等等,我們和客戶導演一起,陸陸續續用了5個月才最終完成腳本創作(但其實在后期階段腳本還在不斷微調)。
(最后小“龍”和大“年”的相遇,也隱藏了“龍”“年”團圓的美好寓意 )
影片12月中在香港開拍。客戶也為我們請到了出演過《涉過憤怒的海》的演技派小生張宥浩出現AI孫子,為了制造反差,導演特地選擇了一位搞笑網紅跟他搭檔,組成了又怪又好玩的CP組合。張爸的演員是臺灣的音樂人黃連煜,而張媽則來自香港,中港臺三地共同演繹一家人,也算是實現了另一個維度的團圓。
為了追求真實,所有的取景地都是實拍,沒有任何搭景和攝影棚,所以幾乎每個場景都是“螺螄殼里做道場”,尤其是老式照相館里,兩臺攝影機放入后,工作人員一旦進入就無法動彈,大家都是蜷縮在里面進行拍攝,整整5天,天天如此。
(照相館非常有質感,但也確實很小,不利于拍攝)
本以為前期拍攝已經夠難了,但是回來后才發現,后期,補拍,補錄的工作量更為夸張,而且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攻克。
比如最后的照片墻,因為我們拍攝的人物都是現實年齡,但是拍攝時間有限,無法特效化妝,如何做出時間流逝過程中的不同年齡呢?于是我們的美術利用AI科技和PS換臉,將所有照片里的人物按照時間線修成了不同年齡。然后利用AI換臉技術,再將照片里的人臉換到視頻中,才有了最后那段感人的照片形成新的時間線的情節。而影片中也有一段AI渲染出的原本時間線,也是通過MJ、SD、RW等AI技術共同完成的。(AI和美術一起發力,才有了一家人的完整時間線)
影片后期過程的痛苦也是源于很多音效,音樂,畫面的制作流程和要求已經超出了傳統廣告片的范疇。導演使用了多個剪輯不停嘗試剪輯風格,
后期也是不同團隊的合作,不少畫面都是在交片前才組合在一起,過程也是驚心動魄。
(我們為美團新春穿越服務設計了中式賽博風格)
(今年CNY廣告幾乎都有CG龍,而我們也有AI Loong“龍”)
最后要感謝美團客戶長達7個月的共同創作和協調,同時也要感謝在這個項目里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導演丁雨晨和他背后的制作團隊,從香港,到橫店,再到北京和上海,每個人都為這個影片付出了比平時工作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每個人都抱著“創作”的而非“工作”的心態去完成這個影片。
最后33400多幀的畫面,20多分鐘的內容確實很長,甚至對于傳播來說有點bug。但是影片上線后很快受到了大量關注。視頻號第一天就收獲了10萬+的點贊,B站也在上線后一天內登上了熱門,并且在第二天就突破了100萬播放量,有才的網友們也留下了許多精彩的彈幕,將影片的很多細節一一挖掘出來。
最后希望這個故事能在新年期間,陪伴你度過美好的20分鐘,并且帶來些許感動和感悟,或許這是一個抖音短視頻無法帶給你的。
(平面海報 以及劇照海報)
出品方:美團
導演:丁雨晨
代理商:意類
制作:Achill 等
后期制作:一支廣告 等
平面攝影:任川
(參與人員過多,詳細名單和更多幕后故事,將在意類公眾號發布)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