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中式戶外」:中國人的戶外,一直都在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崇“人就應該待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的生活方式,與戶外相關的一切都成為近年來大熱的生活美學。尤其在小紅書站內,戶外筆記達到1035萬+,內容瀏覽量高達37.5 億,足以證明這一流行趨勢的崛起。
這一屆年輕人,愛上了戶外。
其實,年輕人們對戶外的喜愛并非橫空出世,中國人的戶外情懷由來已久。小時候的我們,在長輩的帶領下經歷了“戶外初體驗”。一家人一起爬過的每一座山、家門口的那一片草地以及公園里的大樹下,那些不拼裝備、不著急趕路,那些不在乎地點、無所謂環境,那些只在乎和珍惜的人相互陪伴的戶外生活,就是獨屬于中國人的「中式戶外」。對中國人來說,越團圓的時刻,對“戶外”的需求也越大。
洞察到中國人對戶外的情感需求,今年中秋,小紅書通過打造“中式戶外”活動,勾起大家的溫暖家庭戶外回憶,將“中式戶外”的概念進一步擴散至全網,讓“中式戶外,一直都在”的理念重新帶回社交討論平臺,號召大家重拾身邊的中式戶外生活。自帶情懷的內容快速引起了站內外用戶的強烈共鳴,形成論熱潮,站外熱度的自然發酵也帶動站外用戶發起回殺內容投稿,在全網形成了一股中式戶外風潮。
一張老照片,重啟戶外情
在80、90的記憶中,“戶外”這個詞以前還不怎么流行,但翻開家里的相冊,每一張都是戶外老照片,每一張都見證著一個家庭的和諧幸福和中式戶外生活的自然之美。
小紅薯@賴蒙lemon 是個戶外老炮兒,5歲就開始玩徒步了,帶根棍子就能當登山杖了,她對戶外的熱愛,從小就埋下了種子。跟愛的人在一起,去哪兒不重要,看什么風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而對@野蠻生長段老師 來說,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家后面的野山,跟媽媽找片野草席地而坐也是滿滿的幸福。
那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戶外搭子,因為家人和朋友就是最好的戶外搭子。對@瑪麗蓮懵婷 來說,老南昌的八一廣場大草坪、野餐墊、媽媽準備的水果和零食、和戶外搭子爬山、在公園捉迷藏扮小丑,這些構成了她的戶外回憶。而在大自然里長大的小孩,長大后也是要回到戶外去的,@鐵頭雪糕 就從小就被家人帶著去體驗山川湖泊,長大后擁有了獨立行走天下的力量。
這些人擁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成長經歷,卻共享一個共同的戶外情。中國家庭無一不通過戶外場景,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美好回憶,簡言之,正是戶外讓每個家庭的情感聯結更加深厚?!爸惺綉敉狻笔菬熁饸獾乃沙诘膽敉?,是有山水文化的戶外,是寄托著情感鏈接的戶外,是每一個曾經在自然長大的人都可以有共鳴的戶外。
在小紅書站內活動主話題頁#中式戶外 里,我們看到了每一個家庭共通的戶外情;在話題頁#一張老照片證明我在戶外長大 里,我們看到了他的童年、你的童年和我的童年,見證了每一個人相同的成長經歷。由這些話題衍生出的#小學六年級已有10年戶外經驗 話題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沖上站內熱榜,引發用戶的廣泛討論。
一支品牌短片,一部中國人的“戶外經”
“中式戶外”的情緒洞察在站內掀起了老照片回憶殺,引起了用戶的強烈共鳴,引發了站內大量討論。在此基礎上,小紅書用一支官方短片《小宇》進一步詮釋了中國人的戶外真諦,就是和珍惜的人在一起。
短片伴隨戶外圈層高點明星張震岳的經典歌曲《小宇》,以其動人又動情的迷人聲線搭配主人公小宇的成長視角串聯故事線,打造出這一支以普通的中國家庭為敘事視角、講述國人獨有的戶外文化的用戶短片。
通過主人公小宇的視角,串聯起大批年輕人的戶外記憶,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回跟家人的那份回憶。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在戶外含蓄卻細膩的情感表達。中國人的戶外很簡單,因為它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中國人的戶外也很難,它藏著未說出口的心事,沒有任何技巧可以替代的陪伴與愛。
恰逢中秋/國慶雙節,中式戶外短片一經發布迅速引爆,不僅在站內引起熱議,還登上微博熱點視頻榜26位,引起了站內外用戶的強烈共鳴,在最講究團圓的中國人心里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引發很多人跟家人再去戶外相聚一次的沖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大家更有參與感,小紅書在站內上線了《中國人的戶外經》創意海報,運用AI技術再現中式戶外場景,將中國人在戶外場景下的特色文化整理成冊,以大道理的語言風格,風趣幽默展示大家都在遵循的東方戶外哲理。站內官方薯的下場聯動,更是引發大批用戶熱情參與,從而也創作沉淀了大量優質UGC內容,進一步擴散了中式戶外經的影響力。簡而言之,小紅書通過一整套的創意物料,將“中式戶外”所代表的精神內核和生活方式根植于用戶心中,打造了一個獨屬于中國人的戶外熱點話題。
除此之外,小紅書官號@戶外薯 夢幻聯動陪著這代年輕人成長的9大國貨品牌,白象、大白兔、黃飛紅、六神、南方黑芝麻糊、盼盼飲料、衛龍、偉龍食品和銀鷺,聯合官宣中式戶外品牌海報。通過承載著中國家庭回憶的畫面和暖心的文案,講述了中國人獨有的戶外文化和戶外情結,喚起大眾的童年回憶引發C端用戶的情感共鳴,進一步炒熱了“中式戶外”概念。
中式戶外情,全網引共鳴
在小紅書的號召下,站內外關于“中式戶外”的話題討論與分享如火如荼,站內各大圈層優質KOL和無數小紅薯們自發參與話題互動,分享自己的戶外回憶和感受。有人翻開塵封的相冊找回憶、有人驀然回首發現中國人的戶外,珍惜的人都在,有人馬上回家與家人再聚于戶外。每一張老照片、每一段視頻、每一篇筆記的超高閱讀量和點贊數背后,承載著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這些用戶反饋再次印證了中國人骨子里的戶外情是共通的,共同的回憶引發相同的共鳴,站內外用戶在不同平臺同頻共振,很快就在全網掀起了“中式戶外”的熱潮。在站內,相關話題一路從戶外圈層擴散到更多圈層,營銷、戶外、生活、美食、攝影等眾多類型KOL接力共創,多角度進行“中式戶外”話題的內容創作,為站內進一步沉淀優質的內容資源。不僅如此,一些戶外垂直品牌,比如@一帳Camplus 自發參與“中式戶外”話題并做了一系列動作,在小紅書平臺聯動品牌發布中式戶外內容、在微信平臺發布中式戶外文章,多平臺優質UGC讓戶外人的DNA都動了,引發行業內現象級的刷屏轉發,更是在高質量戶外社群里引起了如火如荼的討論,使得“中式戶外”更加深入人心。
優質的趣味UGC內容和自帶共鳴的話題在不同平臺都是自帶流量和關注度的,“中式戶外”話題在小紅書狂卷1657萬曝光量的同時,在站外微博、抖音、視頻號等多渠道發酵,超高的傳播度助力中式戶外認知的擴散,擴大了傳播圈層,不同平臺的用戶都在關注著同一個“中式戶外”話題。
“中式戶外”在各大平臺的超高熱度很快就引發了品牌行業的關注,廣告門、socialbate、4A圈、三聯生活實驗室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正向點評。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中式戶外”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作為背后的助推者,小紅書也將與“中式戶外”這四個字緊緊聯系在一起。
深耕戶外內容,深挖用戶情緒,小紅書通過敏銳的情感洞察,在中秋節點發聲,通過與用戶的真誠溝通,成功將“中式戶外”的理念推向全網,引發全網關注討論并產生情感共鳴。
對戶外人來說,小紅書通過用戶內容的分享和話題的深度討論讓志同道合的人聯系得更加緊密。作為更懂戶外人的社交內容平臺,小紅書讓每個用戶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屬。而對更多用戶來說,這是真正的破圈。小紅書此舉讓更多的中國人理解戶外、愛上戶外,同時還原了中國人的戶外真諦,鼓勵大眾和家人去戶外重聚、團圓。
從對戶外賽道的廣泛探索,再到“中式戶外”理念的挖掘和定義,從核心圈層輻射到更多圈層,小紅書一直聚焦于戶外背后的“人”和“情感”作為底層架構的支點,用真誠的態度與每一位用戶溝通。作為內容社區,從內容質量到情感份量,小紅書一直在努力,未來請繼續期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