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vivo影像盛典:十年深耕的誠意之作
讓宋佳大喊“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兒”;學術大咖戴錦華老師也親赴現場打卡;B站頂流@影視颶風,攝影博主@flypig、文化媒體@人物等紛紛聚在一起……這些場景,都發生在2023年7月底的西寧,都與同一個品牌有關。
2023年7月28-30日,2023 vivo影像盛典于西寧成功舉辦。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FIRST青年電影展,這是每年夏天西寧最重要的一場文化盛會,在圈層中很有號召力。vivo這波活動,正是和電影節同期、同地展開的。
一個做手機的科技品牌,來到一個年輕人匯聚的、以“野生”為特質的電影和文化空間,辦了一系列重量級的年度活動,背后是怎么一回事?
對vivo來說,這不是一次“跨界”,也不是一個故事的開端,而是漫長旅程中一個重要的回顧與展望的節點。
2014年5月,vivo推出全球首款同時具備F1.8光圈和光學防抖的智能手機vivo Xshot,開始深耕影像賽道。一直以來,vivo持續布局影像技術和文化實踐,致力于打造“人性化的專業影像”。2023年,vivo影像來到新十年征程開端,希望將vivo影像技術發布與兩大文化實踐活動相結合,回歸本心,傾聽創作者的需求。
于是,我們有了2023 vivo影像盛典。這是vivo十年深耕移動影像領域的誠意之作,亦是手機廠商中首次圍繞影像全維度舉辦的盛典活動。借該項目,vivo希望夯實“vivo影像第一”的用戶心智,通過更加聚攏的傳播設計,彰顯vivo影像技術實力與文化底蘊。
如何打造一場創行業之先的盛會?和我們從下面這些視角出發,一起回顧。
一、1場盛典,3大核心主題活動:
以“人”串聯技術與人文,詮釋vivo影像第一
2023 vivo影像盛典,以影像戰略發布會為核、以FIRST青年電影展超短片單元為場、以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作品為刃,三大核心主活動及衍生論壇、作品展等共同構建了移動影像創作者的影像盛宴。
如何在密集的多主題活動中找到一個核心錨點?答案是,人。
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串起了技術與人文的關系,這是vivo影像一直所信奉的。在盛典現場,每一位參與者的最顯要身份都是創作者,這是一次屬于行業的影像創作者大會。vivo邀請創作者以“同路人”身份參與影像盛典,見證移動影像的發展,共同收割碩果。
在不同主題活動現場中,創作者及其作品是不變的焦點。以此為支撐,vivo這次將影像文化、技術一次講透。
在西寧,舉辦到第三屆的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迎來收官。本屆大賽共收到來自40余個國家與地區的212,265幅作品,為讓更多觀眾近距離和創作者及作品“對話”,vivo于7月23日至31日期間特別策劃vivo影像加作品展。
影展以靜態攝影及影像為核心素材,運用唐道637下沉廣場空間,打造即時互動性的影像展陳。平面展開展9天,獨具風格的文化空間吸引了多家科技、影像媒體,還有戴錦華、杜可風等電影節大咖前來打卡,展覽總人流量超36900人次。策展人祝羽捷現場導覽VIP嘉賓百余位,詮釋影像作品生生不息的創造力。
vivo影像加作品展
vivo影像加作品展(上)、vivo影像加論壇(下)
7月29日,vivo × FIRST超短片首映禮暨頒獎禮在西寧召開。現場展映了20部超短片入圍作品,其中由導演王國帆創作的《父親的獨白》斬獲年度超短片;導演申迪憑借《寶兒》榮獲vivo手機創作獎。#FIRST超短片單元#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9824.6萬,討論量超3.3萬,登話題熱搜榜第6位。
vivo × FIRST超短片單元評審團
vivo × FIRST超短片首映禮暨頒獎禮(上)、超短片主題論壇(下)
7月30日,2023 vivo影像盛典特別活動也在西寧同地召開,公布vivo在影像技術及文化領域的最新探索成果。圍繞光學、算力、算法三大技術底座,vivo重磅發布全新6nm制程自研影像芯片V3和算法矩陣,對外分享AIGC最新成果,并攜手蔡司推出符合全新標準"Vario-Apo-Sonnar "的長焦鏡頭等重大技術成果。
2023 vivo影像盛典特別活動
二、2組品牌短片:
揭秘臺前幕后,詮釋影像實力
2020年,vivo與FIRST青年電影展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國內開啟了首個超短片競賽單元。經過四年發展,超短片單元正在成為一個備受專業創作組群體關注和青睞的全新影像創作賽道,并為青年創作者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創作、展現和交流的舞臺。
四年,時機正好,可以把圍繞超短片的一些核心討論拿到臺前,比如五分鐘手機到底能不能拍、怎么拍、拍出什么,同樣用短片的形式vivo給出了答案。今年,vivo特別策劃兩組創意短片物料,在影像盛典期間釋出。
2023超短片單元評審證言
第一組短片,是7月25日上線的超短片單元評審證言。視頻全片使用vivo X90 Pro+拍攝,以創意故事線串聯5位超短片單元評審對于五分鐘創作的深度思考,展現超短片單元“限制只有五分鐘”的創作特點。在五分鐘之外,設備、類型、身份,統統都不設限。
愛情、科幻、懸疑……類型真的重要么?”
“大部分電影的出發點一定來自你認同的。你怎么生活,會成為你電影的風格。”
“你們這些天真的藝術家,只想著浪漫,可是總要考慮現實問題吧。”
“現實的問題是”,劉擎視野定格到桌子上的計時器,“時間的限制”。
劉擎和杜可風,在你來我往的對話中抽絲剝繭、穿針引線,讓5分鐘創作跨越類型區隔,探尋影像的邊界。
查到是誰了嗎?”宋佳摘下墨鏡,問向拿著一沓資料靠近的陳正道。
“誰都有可能。完全沒想到,這些人的身份太讓我意外了。”
宋佳翻看資料,有些驚訝:“看來,無論什么身份,都不妨礙他們創作。”
“然而這些創作者,都必須遵循同一個規則。”
“這個我知道,5分鐘。”
宋佳和陳正道,以對話邀請來自生活中的每一位記錄者,不以身份受限,尋找另一種創作故事的視角,刻錄靈感綻放的軌跡。
FIRST青年電影展期間,評審證言短片于線下全場景同步展映。其中,主會場電影放映場次共計157場,總觀影人數達42632人次,會場總人流量達160萬人。
超短片側拍短片《進組》
第二組短片《進組》,從第一視角出發,帶著問題“手機真的能拍電影嗎”,走進四支超短片劇組片場,發問青年導演、攝影指導、制片人與演員,從作品立意、拍攝挑戰、創作心態以及對超短片的看法等多個重點問題。
五分鐘+手機拍電影,到底是什么樣?進組看看,一切揭曉。用背后的故事說話,五分鐘,也能有完整的敘事和精巧的故事結構。
兩組官方短片,用創意的表達方式、幕后的真實花絮,既是對“手機也能拍電影”這個基礎命題的回答,也是在告訴專業和大眾創作者:在“能不能”之外,手機拍電影的創作路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影像創作空間“豐容”。
三、2組年度作品:
全網重磅傳播,聚焦作品之上的社會價值
創作者與作品互為倚賴。要觸及更廣泛的大眾圈層,一個能在社會層面激起情感共鳴的、完整的作品,比什么都直接有效。
影像盛典期間,vivo聚焦兩組年度作品的打造,根據作品、傳播環境綜合判斷擴散思路,設計不同傳播鏈路,以創作者與優秀作品為載體,具象vivo的影像文化理念,讓圈層與大眾可感知可共鳴。
第一組是2023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參賽作品《一堂山里的攝影課》。
這組作品背后,是一個因為攝影而改變人生軌跡的故事:2017年,攝影師張博然與他的兩個學生傅君怡、傅春燕在躬耕書院攝影班相遇結緣,兩個女孩的人生方向也因為攝影而發生了轉變:2022年,君怡通過藝考在大學主修了攝影專業,春燕靠攝影接到了商單。對張博然來說,躬耕書院攝影班也成為人生下半場的重點。
通過講述師生三人的故事,vivo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影像的意義與社會價值。
7月25日,是躬耕書院攝影班7周年,也是師生三人相識7周年,張博然師生發布長篇微博,回憶三人相識的故事與感悟。在西寧盛典現場,師生三人也以創作者的身份出席論壇、發布會,并打卡作品展。在vivo影像盛典特別活動上,vivo影像副總裁于猛特別講述了這組作品的故事。
同期,媒體Welens也發布深度報道,講述了三人因攝影產生的長久羈絆、因攝影改變人生方向的故事。黨政媒體澎湃新聞發布視頻報道《光影之外》,以三組攝影師的自述來探討影像的多維社會價值,掀起全網討論,多家黨政、人文、科技媒體轉發,攝影大咖傅擁軍、陳杰等也自發分享。
第二組年度作品,是2023 vivo × FIRST超短片單元作品《寶兒》。
這組作品由導演申迪創作,將視角對準了婚禮前致辭準備這一特殊時刻,復原具有普適性的東亞母女關系,幽默且深情引發觀眾深思。影片也獲得今年超短片單元的vivo手機創作獎。
7月31日,vivo官方首發于社交平臺上線了超短片《寶兒》,作品中呈現的真實、溫暖的母女關系引起關注,#寫了三年的結婚致辭只有一句話#登上熱搜,親情向的社會議題觸及大眾情緒痛點,討論發酵。
四、5大權威、N家核心媒體強勢背書、多元解讀,
共同詮釋vivo技術與文化
本次盛典,是vivo疫情后首次邀約150+家媒體齊聚線下,涵蓋黨政、行業垂直、科技、影像、生活方式,以媒體多元體驗樹行業標桿,兼具深度與廣度。
一方面,產業、攝影、技術、黨政以及文化五大權威媒體發布報道強勢背書,持續滲透vivo影像第一心智。
產業向媒體@晚點LatePost深度采訪vivo影像副總裁于猛,展示vivo影像技術及文化的發展里程碑及戰略布局;攝影圈博主@flypig發布活動vlog,與vivo影像副總裁于猛圍繞移動影像技術升級展開對談;技術向媒體@愛范兒回顧活動發布的最新技術成果,深度闡述vivo影像理念;黨政媒體@新華社結合中國之美IP,通過講述過去4年代表性創作者的故事,為vivo影像文化定調;文化媒體@一條描繪手機攝影大賽創作者群像,升華影像人文理念。
另一方面,科技、文化類核心媒體發布報道,以多元視角的解讀詮釋vivo影像技術實力與文化理念。
科技媒體聚焦三大方向,銳評本次發布會技術亮點:雷科技、黑馬公社依托于vivo重慶實驗室媒體探訪,探討在AI計算攝影時代下人像攝影的發展前景,及vivo的最新技術突破如何加碼AIGC,全面賦能創作者;自媒體閆躍龍回顧vivo自研影像芯片發展歷程以及卓越成就,強調vivo在自研芯片領域的技術優勢及長期主義發展策略;ZEALER結合影像盛典特別活動現場,講述vivo在人像領域的持續深耕,不斷推動“人像技術”達到全新高度。
同時,文化媒體多元發聲,呈現影像文化領域深耕成果:人物揭秘《寶兒》背后導演與母親的動人故事,展現品牌立場;三聯生活周刊深挖張博然師生三人的作品和故事,回扣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主旨和vivo影像文化;真實故事計劃Pro呈現2023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作者群像,凸顯影像的力量;果核Group通過與10位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獲獎者對話,詮釋vivo的影像文化及理念。
創作人員名單
項目負責人 黃冠南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RuderFinnGroup 羅德傳播集團,公關公司
【背景與目標】
2023年7月28-30日,2023 vivo影像盛典于青海西寧成功舉辦。本次活動是vivo十年深耕移動影像領域的誠意之作,亦是手機廠商中首次圍繞影像全維度舉辦的盛典活動。vivo以影像戰略發布會為核、以FIRST青年電影展超短片單元為場、以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作品為刃,三大核心主活動及衍生論壇、作品展等共同構建了移動影像創作者的影像盛宴。
項目以夯實“vivo影像第一”用戶心智為核心任務,通過更加聚攏的傳播設計,彰顯vivo影像技術實力與文化底蘊。
【洞察與策略】
移動互聯網時代,影像創作的權利真正回歸到了每一個普通人手中,人人都是創作者。基于這樣的理解,vivo影像一直不僅深耕技術,也關注文化。今年,將vivo影像技術發布與兩大文化實踐活動相結合,正是我們在新十年征程開端的新思考。我們希望繼續回歸本心,以用戶需求為原點,傾聽每一位創作者的聲音與訴求,讓專業影像技術增益每一位普通創作者的拍攝體驗,豐富移動影像創作生態與內涵。
基于此,vivo首次將2023 vivo × FIRST超短片單元、2023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2023 vivo影像盛典特別活動三個核心活動聚攏,打造2023 vivo影像盛典,放大傳播效果與影響力。
創作者與作品,始終是一切故事的起點。影像盛典以“人”串聯技術與人文,打造行業首個影像創作者大會,將影像文化、技術一次講透。同時,重點打造年度作品,為vivo影像文化提供聚焦錨點,具象vivo的影像文化理念,讓圈層與大眾可感知可共鳴。
【創意闡述】
1、品牌物料強勢輸出 2支視頻短片詮釋影像實力
發布超短片單元評審證言短片及超短片側拍短片《進組》,借由創意的表達方式與幕后的真實花絮,突出超短片單元的創作特點,展示vivo X90 Pro+強大實力。
2、五大權威媒體強勢背書 詮釋vivo影像第一
產業、攝影、技術、黨政和文化向五大權威媒體從多維角度深入報道vivo影像最新動態,從品牌到行業,從技術到文化,共同詮釋vivo影像第一。
3、N家媒體多元解讀 詮釋vivo影像技術與文化
從科技與文化兩大維度發力,科技媒體聚焦發布會技術亮點銳評vivo影像技術實力;與此同時,文化媒體多元發聲,深度挖掘創作者及作品故事,詮釋vivo影像文化和理念。
4、年度作品重磅傳播 聚焦作品之上的社會價值
打造年度作品《一堂山里的攝影課》與《寶兒》,以社會議題激起大眾共鳴與熱議,回歸深化品牌影像價值。
【結果與影響】
截至8月16日,活動全媒體總閱讀量超1.89億、公關報道視頻播放量達2,604萬,收獲來自中國日報、VOGUE、GQ、愛范兒、人物、晚點等媒體的報道1,338篇。
微博傳播話題闡述影像的意義,引發廣泛關注討論。話題 #攝影給我另一種人生#、#影像自有力量#、#用影像講好中國故事# 累計獲得閱讀量1.26億,互動量32.3萬。公關媒體多次助推營銷話題 #vivo發布6nm自研影像芯片#、#寫了三年的婚禮致辭只有一句話# 登榜微博熱搜第21位、第28位。話題 #FIRST超短片單元# 累計閱讀量9824.6萬,討論量超3.3萬,登話題熱搜榜第6位。
FIRST青年電影展期間,特別策劃的vivo影像加作品展總人流量超36,900人次,策展人祝羽捷現場導覽VIP嘉賓百余位。評審證言短片于線下影展全場景同步展映。其中,影展主會場電影放映場次共計157場,總觀影人數達42,632人次,會場總人流量達160萬人。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