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不俗:當老傳統跨界新時尚
這是一個“中國的月亮會更圓”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復興,中國本土品牌被高度認可。在這樣的環境下,vivo 作為一個年輕態的國產手機品牌,不斷嘗試著以新的方式與消費者開啟更多維度的對話。
貼春聯、掛燈籠、迎財神,只要看到這些過年的老傳統,無論我們身在何處,總是能感受到多一份的年味兒,哪怕是在手機上。今年春節期間,在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這樣一個 H5 ——迎好運、待佳音、慶和美、攢喜氣、求旺財,一個個過年的好意頭隨著一幀幀年畫風格的動畫,熱鬧喜興、生氣盎然。
這一次,vivo 基于春節傳統民俗文化,以更有態度和前瞻性的方式,邀請年輕藝術家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木版年畫的風格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通過融入豐富的現代生活元素,讓更多人有機會在手機上就能以一種時尚又好玩兒的方式真正走近老傳統,感受新年味兒。
大象再創作的作品《過年》
門窗上的老傳統:鳳翔木版年畫
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里,年畫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威武門神、靈趣童子,年畫總是在春節期間為家家戶戶傳遞著最美好的寓意,也讓傳統的中國年更有年味兒。其中,陜西鳳翔木版年畫更因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年畫流派之一。
鳳翔年畫《娃娃童子-四時報喜》
鳳翔年畫《大門神-方弼》
在梨木上刻制門神、戲劇故事、年俗民風等內容的圖案
用刻好的木質模板,經過套色、印制、填色等工序,制成一張張形態各異,顏色鮮艷,人物造型豐富有趣的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得名于它的故鄉,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其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稱為中國傳統年畫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作為邰氏木版年畫第20代傳人的邰立平老師,至今仍堅持每日創作,不斷傳承發展這珍貴的門窗上的“老傳統”。
邰立平老師在刻版創作過程中
當問到如何才能讓更多的年輕人領略傳統鳳翔木版年畫的藝術魅力時,邰立平老師認為,“最關鍵的是作品要美要好,才能有吸引年輕人的能力,粗制濫造的作品是不行的。”
手機里的新時尚:新創作、新媒體
大象(項昊),近年來作為藝術家和資深廣告創意人,進行了大量的跨界創作,逐漸在視覺藝術領域發展出獨特且具有個人標志性的創作語言。從復古的老式卡通到數碼時代的 emoji,他都能以藝術的手法賦予其新的解讀和意義,讓觀者在似曾相識的同時又有新鮮感,在融合中感悟變化,在傳承中看到新生。
大象(項昊)
Q&A
Q1:您對于此次根據民間藝術再創作的感想?在創作的過程中有發生什么比較有趣的事?
大象:首先,能夠與老一輩傳統文化藝術家進行交流創作,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也非常有趣,傳統年畫藝術形態背后的生動故事也給了我許多靈感和思考。從古至今,人們過年的習俗、甚至是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今天許多人確實已經生活在兩個交叉的世界中,一個真實世界,一個虛擬世界。這種“跨界”生活方式下的“溝通”有著與過去全然不同的體驗,傳統與當代、個體與集體、真實與虛擬,邊界內外,都值得我們不斷去思考。有趣的是老藝術家用的是刻刀,而我用的是數碼筆,不同時代,對美的追求卻殊途同歸。
傳統的藝術工具刻刀與現代藝術工具數碼筆對比
Q2:您這次的作品最終以 H5 動畫的形式向觀眾展現,對此您有什么感想嗎?
大象:將年畫變成動畫,是一件特別棒的事,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使年輕朋友們更愿意去欣賞,并且更便利地與他人分享年畫內容。在移動通訊的時代,通過H5動畫這樣的新技術,讓傳統藝術的美能觸動更多用戶的心。
鳳翔年畫里童子手里拿的蘋果(左)
在大象的筆下變成了現代的手機(右)
大象的作品里出現了很多有趣的現代元素
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在這背后,我們看到中華傳統造物文化與美學的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如何將其與當代人的生活相融合,與現代設計與美學相借鑒,使其在得以傳承的同時不斷煥發新的光彩,也成為當下藝術、時尚、乃至品牌營銷上的熱門話題。
vivo 此次的跨界合作,把老傳統玩兒出了新活力,讓人們看到,民俗不俗,老傳統也可以很時尚。
掃描二維碼,體驗完整版畫 H5
(數英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長按識別)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