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意回歸生活本身
五年前,一部現象級網劇《萬萬沒想到》橫空出世,毫不夸張地說,影響了一代85后和90后。而最近,微粒貸邀請《萬萬沒想到》中王大錘的扮演者白客拍了一組“神轉折”廣告。
視頻中的主角設定就好像是王大錘的2.0版本——五年過去了,他褪去了王大錘身上的青澀和“屌絲感”。情節設定上則摘去了《萬萬沒想到》一貫的無厘頭和跳脫,在最日常的場景中開展故事,僅僅在在敘事上保留了王大錘標志性的呆萌表情和神反轉的敘事風格。我們希望在博觀眾一樂的同時,也可以給觀眾帶來撲面而來的熟悉感。這種熟悉應該不只是來自于《萬萬沒想到》,而且來源于對那些日常生活場景的共鳴。
“一個洞見勝過1000個創意”
“客戶不是要買電鉆,而是買墻上的那個洞。”這是一個關于用戶洞察的經典理論,教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去理解用戶行為背后的實際需求。因此,在構思視頻創意的時候,我們決定回歸到用戶行為本身。比如,借錢的用戶們其實大多都有固定收入,那為什么還需要借錢呢?我們觀察發現,用戶們經常會面臨需要用錢的時候離發工資還有一段時間,或者錢在定期理財產品中無法取出等暫時周轉不過來的情況。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只是暫時資金周轉不開,需要錢快速周轉應急。因此,應急場景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強需求場景。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一書中提到,“每個人都有要求即刻被滿足,遵循快樂原則的本我人格。”現在的年輕人們崇尚快樂和活在當下,希望自己的需求獲得即刻滿足和更好體驗。因此,在借錢的時候,他們希望能迅速地借到錢,同時不用過多地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能打動他們的是產品特點是“簡單”,而“簡單”則意味著操作便捷和放款快速,燃眉之急能被及時有效地解決,帶來更好的體驗。
分析完用戶借錢的行為和心理后,我們發現做應急借錢的場景以及打簡單借錢的痛點已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切看起來洞察具備,只剩創意了。但我們又雙叒叕陷入了沉思——到底如何針對應急借錢場景和簡單借錢做創意呢?
“構建的場景,要能打開用戶的情緒閥門,引發對創意的共鳴”
喬布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創意只是將一系列事物相互連接起來而已。”因此,我們回歸到了生活中需要借錢的實際場景,比如裝修,買車之類的。但顯而易見的是,單單做這些場景缺少戲劇性,出來的效果必然索然無味,不夠吸睛,甚至稱不上是“創意”。而如果只是為了奪人眼球去設計一個并不日常的借錢場景,必定無法贏得用戶的共鳴。
如何把借錢的場景跟用戶切身關心的問題有機結合,同時又不落俗套,才是創意的難點。
在場景的創意設計和取舍上,我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后我們意識到,如果洞察只停留在一開始的“用戶急需借錢”,其實遠遠不夠。場景構筑也要從洞察開始,回歸到日常生活本身。我們自己也是萬千在城市里為著美好生活在打拼奮斗的年輕人中的一員,所以應該從自身去找洞察,見微知著。創意本身要觸及用戶已有的生活體驗,激起漣漪,才能引發共鳴和理解。
“從個人經歷中孵化故事”
我們的思緒開始回到自己身上——
設計師 M 每天在家都要跟處在頑劣期的薩摩耶斗智斗勇,但就算這樣,每天回到家還是會有新的“驚喜”——墻又被啃了幾個洞,家具又報廢了好幾件。
直男 H 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接到了老婆的電話才想起當天是七夕節,趕緊一個調頭去商場飛奔著滿世界找禮物,畢竟還要趕回家和老婆一起吃晚飯。
剛失戀的 S 則經常轉發微博上的各種吐槽直男禮物的段子到群里,更是經常火力全開地聊起和前任度過的奇葩紀念日。
難得度假一次的 L 在去美國旅游的時候,在奧特萊斯開心地剁手買high了,結果去幫朋友代購的時候,發現信用卡額度已經不夠用了。
策劃 X 租的房子半夜起火了,幸好人沒事跑了出來,但東西全被燒光了,并且又踏上了重新租房子的坎坷征途。
我們的生活總是不失有趣的故事,但同時也跟所有離開家鄉在外打拼的人們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小“煩惱”。
我們腦海里開始有了一個畫面,視頻里的主人公——他就像每一個在努力著的“我們”,生活里充滿了小確幸,他養了一條蠢萌的哈士奇,有著一個體貼溫柔的女朋友,住在租著的房子里,為了明天努力奮斗,當然他的生活里偶爾也有“突發”和“意外”。這樣的生活相信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而這樣恰恰才能直戳人心。
因此最后的三條視頻中,大家看著褪去了曾經《萬萬沒想到》中屌絲氣息的“王大錘”,就仿佛看到了每天一起上班互相打趣的同事,每天住在一起相愛相殺的室友身上發生的故事。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