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真實影像計劃: 他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平安人,你知道嗎?
他們的工位不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里。他們的身影遍布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他們在港珠澳大橋的造橋工地,他們在戈壁深處的火箭發射場,他們奉獻專業的力量,用保險助力保障著一個又一個的大國工程。
我們循著他們的履歷,復原了他們的真實故事。
《我為火箭上保險》
《我給藍鯨一號當保鏢》
岳巍-他保障過中國無數次重大火箭發射項目
正如正片所說,岳巍的工作,是保障火箭發射的整個過程。
岳總本科在西北工業大學讀火箭發動專業,碩士在中科院學習飛機發動機,按照原本既定的人生軌跡,本應該去美國讀博,繼而成為航天領域知名火箭工程師的他。在各種機緣巧合下,來到了中國平安產險。在9年間,用專業,造就了很多出色的成績。
他以敬業,破萬難
從來沒拍過片子的岳總,在拍攝的時候,也相當敬業。在取景海邊燈塔鏡頭時,原計劃岳總需穿過礁石,走向遠處燈塔。團隊到達現場是下午5點,本該是退潮的時間,到了才發現海水正迅猛地往沙灘上漲,通向燈塔的淺灘也被淹沒,一不小心還有被瘋狗浪卷走的風險。
我們正在犯難,這個鏡頭該怎么拍的時候,岳總一揮手,不管不顧的就踩進了浪里,才成就了影片中這段相當震撼的畫面。
↑敬業的岳總↑
陳鑫-她見證中國鉆井平臺,更新迭代的發展過程
陳鑫,30年資歷的老平安人。她93年大學畢業之后就加入平安,她的成長經歷,幾乎是中國平安發展的映射。而她最引以為豪的事情,就是保障國之重器——藍鯨1號建造到運營整個過程。這個過程,長達10年之久,足足占據了她平安工作生涯的三分之一時間。
她以堅韌,成萬事
與海南的海風不同,煙臺二月的海風除了冷,還很猛。
在無人機環繞拍攝燈塔時,原本3分鐘就能完成的鏡頭,無人機硬是被猛烈的海風吹得一次次偏離角度。這就導致了陳總要穿著不能御寒的衣服,披著一條僅僅是裝飾用的圍巾,頂著能把人吹得可以傾斜70度角站著的寒冷海風,拍了半小時之久。
↑猛烈的海風↑
她小小的身軀像有一股不斷涌出的能量,日以繼夜地將自己的專業奉獻在需要她的地方!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這兩條影片出街之后,我們也收到了來自各方的反饋。有兩位主角的,有主角朋友圈的,有平安客戶的,也有各大官媒的。
岳巍:“特險是小眾險種,航天保險更是小眾,知道的人少。感謝公司和攝制組,第一次讓這么多人了解了火箭還有保險,第一次讓這么多人知道我們優秀的航天保險團隊!第一次讓這么多人為我們的航天保險成績點贊!
陳鑫:“這個片子獲得今天無數的贊,最贊的是曾經與我們并肩戰斗、后來離開平安的兩個伙伴,一個說:‘我竟然看哭了’,另一個說:‘都離開平安這么久了,看到曾經視為最珍貴的記憶,仍特別有感觸。比起我現在的主戰場,還是平安更精彩!’”
岳巍朋友A:“我的同學系列,各位朋友圈大佬如果有火箭要發射,找他沒錯!”
平安客戶:“確實很多人感到很哇塞的是:‘火箭居然要上保險’,然后哇塞的是:‘平安居然給火箭上保險’。”
↓各大官媒紛紛轉發
方方面面的反饋匯聚起來,說的最多的評價,是真實。
是的。真實自有萬鈞之力。為了這份真實,我們沒有編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無法捏造的經歷。這兩條真實的人物片,映射出一個獨特視角的中國平安。很多人見慣了身邊的平安人,其實是不知道居然還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平安人,奔波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為中國的崛起保駕護航。
在廣闊中國,更有千千萬萬人與他們志同道合、并肩攜手,以滿腔赤誠,投身于一個個波瀾壯闊的大國工程。他們感恩這個大時代給予的機遇,有幸能與國家的發展一脈相連,他們用專業的力量,竭盡所能,共同推動中國一步步邁向星辰大海,共同推動14億人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美好!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