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訊設計觀《美學與科學》
這條片子,是關于『設計』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很多行業都在談論設計,多到你記不起他們的區別。
設計這個話題,有很多可以談論的角度。有從美學出發的,有從生活日常切入的,有從匠人匠心來講述的。
但這次,我們為斐訊做的這條片子,并沒有從這些容易聯想到的文科領域去談論。相反,我們選擇了設計的反面——理科。
因為我們知道,這條片子是為斐訊11.11而作,除斐訊之外,還有華為、華碩、三星等十幾個品牌,也在談論『設計』這個相同的主題。
我們必須談論的不一樣。
(3分鐘)斐訊 x 京東11.11《美學與科學》
旁白文案
你認為設計
是純藝術的行為嗎
其實不是的
設計,不僅是藝術
更是一種科學的思考
我們看到一個設計,認為它很美
是因為它表面的形態背后
是符合某種數學規律的
數理邏輯和諧的圖形,才是美的圖形
設計,其實分為『設』和『計』兩個部分
設,是用你的藝術靈感去大膽設想
計,是用你的數理邏輯來精密計算
設計師從來沒有“發明”一種好看的圖形
他們只是通過自然科學的規律
發現了它的存在
就像我們熟知的達芬奇
他不僅是繪畫大師
也是一位設計師
他的藝術造詣
得益于他對人體解剖學的研究
而他的所有設計
也都是藝術和科學的完美結合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機器人
是達芬奇設計的
他還設計過計算器
也提出過坦克的制造原理
甚至還早于萊特兄弟400年
設計了人類第一架飛機
對于斐訊來說
我們設計產品也是同樣的理念
比如K3C路由器的弧面曲線
我們不僅從大自然汲取靈感
還從大自然中提取計算方法
用34度的羊角螺線
來打造最接近丹麥海岸線的優雅弧線
還有這款空氣檢測儀——悟空M1
它背后的環形散熱孔的位置
是根據黃金矩形曲線來精準定位的
和名畫《蒙娜麗莎》的面部定位方法一樣
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
再比如這款智能體脂秤S7的圓角
為了找到最美的弧線
我們采用了G3理論
用『連續的連續』這種最接近自然界弧線的算法
來象征人體這道全世界最美的風景
除了它們
斐訊智慧家庭戰略下的每一款產品
都在用設計向科學致敬
用科學重構
用美學感受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