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沃斯:鐘漢良的全新研究課題——陌生人的一萬個小時
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這一理論被稱之為“一萬小時定律”。細品“一萬小時定律”你會發現,它想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就是只有長久的堅持,才能成功。聯想到我們的生活、情感,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也需要在一個精致的環境和一份慢慢成長起來的感情中誕生嗎?
于是,我們和鐘漢良在一起做了一次全新的“社會學研究”。作為研究人類情感學的專家,鐘漢良以房東之名將一座精致的房子出租給4位原本互不相識的年輕人,暗中觀察這四位互不相識的年輕人在一起生活過程中的情感發展進度。每當他們相處到10h、100h、1000h和10000h時,鐘漢良都會以“不經意間”的出現來記錄他們感情狀態的變化。
那么,這是怎樣一個過程呢?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鐘漢良的這份報告吧!
報告名稱:《成為家人的一萬個小時》
研究人:鐘漢良
研究對象:不同職業的四位年輕人
研究方法:通過四位年輕人相識后的10小時,100小時,1000小時,10000小時的生活記錄,研究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
結論
原本陌生的四位年輕人
經過一萬個小時的相處
終成情系一輩子的家人
我們認為,90、95后年輕一代,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的成長環境是相對孤獨的。兄弟姐妹不多,家人只是以血緣關系相稱的很少幾個人。然而,在成長之路上,對家人的解讀其實可以很多元:閨蜜、摯友、粉絲甚至陌生人(當然還有科沃斯機器人)都能夠成為家人……成為家人不是目的,珍貴的是從相識到相知,再到最終熟知、親密無間的感情過程。
為了讓用戶能夠更好理解這個過程,我們在這次的策略構建中,將目光聚集在了“從陌生人到家人的一萬個小時”的整個過程之中,從大眾熟知的“一萬小時定律”出發,將這個過程類比為1萬個小時間發生的事。故事選取廣大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以模擬網劇的形式,傳遞出活潑、娛樂化的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然地帶出科沃斯機器人(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科沃斯機器人幫了很多次忙,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讓機器人也能夠成為家人的品牌主張,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契合科沃斯的“是機器人,更是家人”這一核心定位。而與鐘漢良合作,更能依托其明星效應,創造出新故事,引發粉絲共鳴,同時促進產品的銷售轉化。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