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拉獻給家人一部催淚微電影,唱出了那些說不出口的愛
來源:V電影
人生有很多聲音,過段時間才會漸漸清晰。女兒小時候每天背著一個大提琴上下公交,作為公交車司機的父親看著孩子在人群中被擠來擠去,暗下決心要為了孩子買下一輛車。經濟不寬裕的公交車司機,攢到這筆錢不容易,唯一方式就是多開幾條線路。
沉默的父親,不善鼓勵、不善夸獎、不善說愛。父親以為,對孩子最大的愛是給他更好的生活,可在孩子的心中和父親一起坐車的日子才是最美好的事情。為了買車,更加忙碌的父親,離孩子的生活漸漸變遠。未出席生日,在孩子比賽中睡著,連孩子上大學的最后一眼也沒有看見。
他心疼女兒每天背著琴擠公交,努力工作攢錢買車,但他沒有說;
為了供女兒上大學,他將攢了多年的車錢傾囊以付,但他沒有說;
他也很辛苦很累,但他沒有說;他也很不舍很想念,但他沒有說;
他想說一句安慰一句鼓勵,千言萬語到他嘴邊,卻總只剩下沉默。
微電影《牽手》導演沈煜杰創作手記
“互聯網廣告的風生水起為創意人的洞察插上了翅膀,為甲方的訴求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受眾的挑剔和強烈的自我保護使得傳統型廣告片的長度很難與其建立溝通平臺,加上大眾接收訊息的方式的改變,互聯網類型的視頻成為了商家趨之若鶩的戰略重鎮。”
《牽手》是90年代中期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當時的原唱是蘇芮,她醇濃的音色讓這首歌曲的情味綿長蕩漾經久不衰,讓其作為這部獻禮一汽豐田卡羅拉50周年微電影的主題曲恰如其分。這首歌的翻唱者確認由著名的民謠歌手老狼擔當,以此拉開了長達半年的影片籌備的序幕。
甲方的嚴謹是圈內有口皆碑的,作為獻禮片他們的嚴苛更是史無前例。最初拿到Idea Concept到我做完導演拍攝本近兩個月時間。期間數次的電話劇本會議,以及甲方和代理商(北京電通)和制作方的多次見面討論,從最初的MV設想到最后以劇情方式的呈現,從近300個分鏡到大刀闊斧至150個分鏡,代理商創意阿昌、制片人杜雨以及總監劉曉曉都給了我很大的信任和支持,大家唯有一個信念就是真情實意傳遞和青澀質樸表達。
這部影片的執行難度大大超乎了我們的想象。首先是演員的選擇,監制彭赟動用了北上廣三地的Casting Studio,將近一個半月的找尋兩位扮演不同時期的女兒是最先定下的,有幸的是兩人的相似度很強,但父親這個角色卻一直沒有合適的出現,因為在沒有物理特效的協力下,一人要演三個階段。他不僅外形上要有說服力,還要能在聲音塑造上自如表現,更重要的是對肢體的控制力,這樣的演員能力要求在廣告演員梯隊中勢必鳳毛麟角。
期間我們有過一個方案,就是去找有父子關系的又都是演員職業的兩人,好處是兩人會比較像,分別詮釋三個時期的同一個人不會太違和,但最后也無疾而終,不是年輕的沒時間要拍戲,就是年長的對廣告片有戒心。
眼看著期限壓近,我寢食難安,每天閉上眼就是一個父親的剪影,然后一個巨大的問號鑲嵌其中。一次刷朋友圈突然看見好友著名編劇張曉峰先生推薦的演員,我瞬間渾身雞皮疙瘩掉一地—“就是他!”這是久違的心聲。
很快遠在美國的演員寧理收到了我Mail給他的分鏡畫稿劇本,我有些忐忑,畢竟他沒出演過廣告,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挑剔的表演者,一小時后我接到了寧理的電話,他說:“導演我和我妻子都看哭了!盡快告訴我我要飛國內的時間,因為我要提前安頓好兩個女兒的生活!” 這份言辭比任何允諾都來得讓我動容和感動,不僅僅是他答應了邀請,更重要的是令我體會到了寧理和這個角色“設定基因”上的相似,這是一位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父親。
要找一個能拍出三個年代氣質的城市實屬不易,又不能耽誤太多時間在轉場就更難了,場地制片阿斌在我和監制面前做的最多的就是嘆氣,但他還是在有限的籌備期交出了令大家滿意的兩份答卷,一份南京,另一份重慶。最后選擇重慶也是因為我個人的偏好,重慶的氣質更適合這條影片,而且距離重慶一小時車程的嘉陵廠區也是拍攝90年代的最優選擇。
按照計劃在重慶拍五天休一天,副導洪珮瑜排了幾次通告都是七天的拍攝量,另一位監制LuLu心急如焚。我深知其中的艱難,制作細節實在太多了,比如新舊公交車同場景的交替、雨夜群戲的調度、一天四五個轉景、爸爸媽媽演員老年青年妝容的轉換、產品車路跑的協調等。總監劉曉曉幾次來電話詢問,我也只能選擇沉默和思考,我也不知道一個廣告片我那么執著是否過于較真,畢竟不是電影,但我要是不那么固執也就不是今天的自己了。
最后如期拍攝完成也算是個奇跡,到現在看完片問及執行天數后幾乎都是瞠目結舌。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每一位都是戰士,嘴里都說苦,內心卻堅守著對這份職業的熱愛以及對專業的尊重和敬畏。
成片一刀未剪,甲方欣然買單了十分鐘的導演版,如此每一位工作人員的付出都已值得:
攝影梁子和張云峰
烈日下不厭其煩的架設盡可能多的角度記錄,
在有限的時間里依然保持冷靜和敏銳;
燈光師毛毛一絲不茍不放過每個細節,
他精準掌控著最自然的光感;
美術和道具組在美指邢俊領導下
完成了幾個年代的陳設;
造型金琰帶領服裝造型組幾個瘦弱的女孩子
調度著近百套服裝;
副導洪佩瑜和重慶當地協力制片們
廢寢忘食布控著每一個場面;
監制Lulu自告奮勇
騎著摩托為演員駕車保駕護航;
每次大部隊離開后的現場沒有一點垃圾,
這是出工最早收工最晚的場務組的功勞;
剪輯蘇楨一次次的推翻重組
才能有現在一氣呵成情真意切的成片。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