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足球的希望種在了綠茵場上
世界杯前夕,我們接到了來自伊利的brief。在以各大球星為主角,聲勢浩大的足球營銷中,伊利想要展開一場立足于中國青少年足球的傳播戰役。
我們說青少年足球時,說的是什么?
一提到中國足球,隨便抓一個路人,都能評價一句:中國足球沒救了!退錢!
圖片源于網絡
但,中國青少年足球的現狀又是什么樣子呢?
關注青訓的人都知道,“12歲退役”在中國已經成了普遍的現象。12歲本是孩子成長為專業球員的關鍵年齡,但因為升學等方面的壓力,80%的孩子選擇結束足球訓練,回歸學校。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青少年足球人口上有明顯差距。若想恢復正常的生態,擁有健康、完善的青訓體制和選拔制度,需要更多的時間。
在這片貧瘠的球場上,孩子們對足球單純的熱愛、對足球夢想的堅持,顯得尤為珍貴。伊利想要竭盡所能,守護他們的這一份熱愛,喚起大家對中國足球的希望。
一條影片,講述“未來我上場”的故事
在足球比賽上,我們總能看見,球員牽著球童的手步入球場,這樣的儀式體現了足球運動的傳承。每個球童都是熱愛足球的孩子,甚至有一部分球童會成為專業的球員。
圖片源于網絡
曾與馬拉多納共同慶祝過勝利的球童卡納瓦羅,在十幾年的努力后,于2006年的德國世界杯上,代表意大利隊捧起大力神杯;克羅地亞隊的小將馬耶爾,曾是莫德里奇身邊的球童,今年他與偶像一起出戰。
圖片源于網絡
我們想從“球童”入手,讓這一群心懷熱愛的孩子們提前上場。
“球員離場,球童上場”的戲劇化場面,出現在了一場比賽里。視頻中,范志毅為男孩戴上隊長袖標,囑咐他:“好好踢”,柔和的眼神里盛滿了對孩子的期盼。上一代對足球的熱愛和期待,都在退場和上場的轉變中,傳遞給了下一代的孩子們。
正如解說黃健翔所說:“今天正在老去,未來卻永遠年輕”,“每一個中國的孩子,都是赤誠的金子,跟著他們的腳步,帶領我們走向未來”,今天種在球場上的希望,終會成為眾望所歸。
每一個足球少年,都心懷憧憬地邁入綠茵場。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他們日復一日地以熱血和汗水灌溉球場后,自然會收獲名為奇跡的果實。
哪怕現實是銅墻鐵壁,我們依然相信未來——這是我們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勇氣。只有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為了熱愛而拼搏的足球少年;像伊利用行動支持更多孩子為熱愛上場,讓堅持夢想這件事不只是一腔孤勇。
關于中國足球,這一群孩子還沒放棄,我們又怎能輕言“沒救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