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那個搞笑的航天員這次又闖大禍了
還記得為給月球拍照把自己關到了太空艙外的小馬嗎?這次,他又帶著自己的太空搞笑史回來啦!
本次,我們的主人公因為自己的冒失遭遇了被困月球的危險局面,面對手機無信號,返回艙遭破壞的無助局面,華為Mate50 Pro的出現成功幫助他擺脫了困境。據悉,這是繼發布Mate系列第一支太空元素廣告片后,華為為宣傳其新款手機Mate50系列發布的又一支太空元素短片。
品牌希望借小馬在太空的一系列突發遭遇,展現華為Mate50 Pro耐摔——由耐摔性是普通玻璃10倍的昆侖玻璃打造、衛星通信——在無網絡的地方,可以通過北斗衛星系統發送緊急短信、XMAGE影像技術——多檔可調物理光圈,能把肉眼看不到的細節放大、以及手機電量耗盡即將關機時,可通過應急模式掃碼的便捷功能屬性。
重返月球的Mate
重慶話版本
開車急性子撞倒了信號塔聯系不到太空艙?還好我還有返回艙。但是當返回艙受不住倒下信號塔的重壓,也遭到了損壞,難不成要在月球養老?這是小馬遭遇的困境。
“跳的高就有信號、信號槍發射求救信號、在月球地面畫SOS標識求救......",當這一切都遭遇失敗,從天而降的一部手機卻輕易化解了難題。
昆侖玻璃打造,太空艙掉落到月球依然完好無損傷,突破地網限制,直連衛星發送求救短信,宇航服突然漏氣,超級微距技術輕松發現漏洞,手機電量即將耗盡,應急模式下還能掃碼購買氧氣。
在華為Mate50 Pro的幫助下,小馬終于安全等到了同伴的救援。但當同伴問起他的手機在哪里,”這......要不要假裝我沒見到呢?畢竟還挺好用。“(小馬內心OS)
數英獎案例展示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創作人員名單
執行創意總監:孫善琨
創意群總監:王謙
資深創意總監(文案):吳凡菲
助理總裁:王善智
助理客戶總監:高雅
客戶經理:常亦霄
導演:馬林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MS.E 動觀 上海,制作公司
【背景與目標】
這是繼發布Mate系列第一支太空元素廣告片后,華為為宣傳其新款手機Mate50系列發布的又一支太空元素短片。品牌希望借小馬在太空的一系列突發遭遇,延續上一支短片的魅力的同時,展現華為Mate50 pro耐摔、衛星通訊、XMAGE影像技術以及應急模式的功能屬性。
【洞察與策略】
完成劇情上的銜接,就聯想到如果已經抵達外太空,更進一步的設定是完成到達月球后的故事。所以以到達月球后開始進行了一些列的故事創作。
【創意闡述】
1、全棚內無實物表演及后期CG特效合成;
2、配合了諸多賣點的同時完成了劇情的緊湊性;
3、主打幽默好玩,所以搭配了重慶普通話版本促進娛樂;
4、也進一步形成系列感,后續可繼續延展。
【結果與影響】
本案例通過小馬在太空的一系列突發遭遇,延續了一支短片的魅力的同時展現華為Mate50 pro耐摔、衛星通訊、XMAGE影像技術以及應急模式的功能屬性。項目上線后在視頻號、新片場、TVCBOOK、騰訊視頻、優酷視頻等網絡視頻平臺均有傳播,并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介引發激烈討論。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新意互動,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Mate50作為華為Mate系列時隔兩年重返市場的重磅產品,為了喚醒用戶對產品的感知,準備重啟當年火爆出圈的「宇航員」系列廣告,為系列產品的營銷再添一份情懷與助力。
【洞察與策略】
我們延續當年的宇航員「小馬」在月球上的經歷,以充滿反轉的故事情節來全面講述Mate50所搭載的各項功能——以科幻片的形式與質感、無厘頭的風格來拍攝一部「大廣告」。重點想要傳達的產品點是Mate50 這次的北斗衛星消息功能,根據小馬所處的月球場景,產生洞察:沒有信號,任何地方都是「絕地求生」。
【創意闡述】
在知道這次Mate50 產品功能之后,我們的創意就是,需要一個絕境來反襯功能的強勁,這個絕境我們就選擇了地球家園的鄰居——月球,并且選擇延續 18 年宇航員小馬的故事,為這次的片子增添一些趣味性和傳承。
我們設計了很多場景,從片子上半部分對上一次故事的致敬以及延續,包括帶鑰匙、踩阿姆斯特朗的腳印等等,下半部分開始集中進行產品賣點露出,從空間站跌落到月面的 Mate50,表現昆侖玻璃的結實;再設計沒信號、宇航服漏氣、沒電、缺氧等航天絕鏡,使用 Mate50 將這些絕境一一擺脫,以此傳達Mate50 功能強大多元的要點。
【結果與影響】
借勢航天熱點,策劃宇航員2.0 Campaign,引爆社交平臺
超2.2億播放、全網熱搜5個,夯實北斗&昆侖創新賣點
1、官方視頻億級規模發酵
全網視頻播放超1.2億+;
全網熱搜5個,話題閱讀量2億+。
2、外圍二次創作視頻億級規模出圈
二次創作Viral爆款內容(方言配音/電影解說等);
全網視頻播放超1億+,互動量超250萬+,其中12個視頻為破百萬爆款內容。
3、聯動區域MKT創作10+方言版本
包括福州/南京/合肥/寧波/天津/東北蘭州/客家/閩南等,打造全民刷屏效果。
項目信息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