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小評有云:
我中華泱泱大國
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
傳世諸多文化瑰寶
僅吃這一項
就已經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層次
……
比如,我國文化史上曾傳下一本絕世菜譜《山海經》。
提起山海經,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妖!接著第二反應就變成了:“這是什么怪物?能吃嗎?”
《山海經》中的妖,準確的說是神獸,無論何其兇猛危險,到了中華兒女的描述中全然變成了其味酸甜,有功效的大補食材。(但神獸的心情此刻就十分復雜了)
正如《山海經卷一·南山經》第一節“南山一經”第一自然段所述: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瑤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食之不饑”——飽人,食物的基本屬性;
“食之善走”——吃了跑得快,興奮劑。
可食用,這么一個簡單的定義,讓這些充滿玄幻色彩的神獸瞬間變得沒那么觸手可及。也難怪山海經被調侃成妥妥的《舌尖上的中國》,中華民族的吃貨文化還真是源遠流長的瑰寶啊,佩服佩服。
蠃魚
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紅燒清蒸兩相宜。
蔥聾
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
其獸多蔥聾,顧以蔥爆羊肉最美味。
領胡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尾,
其頸狹長,其狀如句瞿,其鳴自詨,黑椒煎食5分熟最為可口。
蠻蠻
崇吾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鳧,
而一翼一目,以火烤為最佳。
這么看來,
神話時代簡直遍地是食材嘛!
難怪那時的神人們,
紛紛立志成為吃貨無法自拔。
那么當年,精衛到底往海里填了什么?大禹用什么治了水?夸父逐的不是日是啥……想知道這些答案?這里不僅有神奇的故事,還有大眾點評517全球吃貨節的神秘入口哦!
掃描二維碼,看大眾點評新·《山海經》!
(數英網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掃描二維碼,看山海吃貨們都在吃啥!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