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 ofo 小黃車,感受城市微風 首個品牌廣告
/ Part 1 /
出租車司機分兩種,不話嘮和話嘮的。
在上海,當司機載著我們拐出武康路,向外灘開去時,話題最終轉向停滿街頭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
“如果我騎的話,還是騎小黃車。”
“為啥。”
“不為什么,小黃車好騎。”
說完司機又立刻補充道:
“上周和女兒去公園騎了下車,難得一家人一起騎車,還是蠻開心的。”
/ Part 2 /
如果一個剛走出宋家莊地鐵站,正準備解鎖共享單車的上班族看見“讓單車回歸城市”的標語會想什么?
他會想,
“中午點哪家外賣好”。
/ Part 3 /
早年間,上海人把自行車也叫做自由車。
當車輪開始轉動,騎行者就獲得某種模糊的自由,仿佛時間,方向,速度,目的地都在自己的把控中。
騎行使你與街景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并不隔絕你,城市溫度,氣味,聲音——當你在車上,你只在此時此刻,只有車輪轉動的聲音,和吹過的風。
/ Part 4 /
比起喊口號,LxU更希望去講述車與人的關系:可能是上班路上輕快的騎行感受;可能是和女兒在公園度過的周末;也可能是更簡單的,當你向前騎行,灌進衣袖和領口的一點點微風。
/ Part 5 /
LxU受ofo共享單車委托,為其創意并拍攝ofo首支品牌視頻,以及制作系列cinemagraphic海報。
解決你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還附贈一段城市微風——“一公里的城市微風”,是LxU一開始提出的概念。
在和客戶不斷的討論中,“一公里”的概念被弱化,最終變成了更為簡潔的“感受城市微風”。基于“有風“的騎行感受這一核心,我們著眼于騎行者本身,試圖講述不同人在不同情境下騎行的感受,闡釋我們所理解的,人與車的關系。
以cinemagraphic的形式,用不斷loop的“微微一動”去表現“城市微風”的感覺——
每個好天氣都想翹班去騎車
自行車上有純粹的自由和公平
byebe,沉悶無風的旅行團
校園里風一樣的少年
陽光好的下午,偷偷把上班變成放風
你是路口剛好亮起的綠燈,你是漸暖的微風
共享單車不是耍酷,與小眾無關,更不需要成為個性的標簽。
共享單車就是單車本身,它來往于出發點與目的地,連接人與城市。當你騎上車,它就帶來一點風——也許是《晝顏》里天橋上的風,也許是通往小森那段公路上的風,也許是《重返二十歲》里少年向風一樣騎過街角……
或者就只是此刻你騎過城市,感受到的這陣微風。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