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圖書趣約書:用一本書,鏈接兩個有趣靈魂
來源:廣告百貨(adgstore)
文字:二蛋
本文為「廣告百貨」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到后臺留下所需授權(quán)的公眾號
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倒不是說大家對讀書沒有興趣,主要是因為懶,其次是在這個相對物質(zhì)的年代,都忙著掙錢,根本也沒有時間和心思讀書。
京東圖書試圖改變這種局面,讓所有人都讀起書來。但怎樣才能激發(fā)大家的讀書欲呢?這是個難題。
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丟書大作戰(zhàn)”的刷屏事件,乍一看似乎一下子讓大眾都聚焦到了書上,甚至還有人遺憾自己怎么沒有遇到地鐵里的書;但仔細想一想,這種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作秀,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意義,很多人即便是撿到了書,也就曬個朋友圈炫耀一番,便完成了自我滿足的儀式,根本沒有促進任何閱讀的發(fā)生。
而京東圖書作為一個努力倡導大家多買書多讀書的平臺,直接摒棄了這種嘩眾取寵的形式,聯(lián)合了阿司匹林博物館舉辦了一場“約書讀人”的線下活動,巧妙的把書變成了社交資產(chǎn),讓讀書成為了一次社交行為,讓對書有興趣的人,有了最直接的閱讀欲望。
約書讀人線下活動視頻
當然,除了線下的讀書社交活動,京東圖書在線上,同樣的貫徹讓人讀書的創(chuàng)意核心,來了一支“趣約書”的讀書漂流瓶(H5),即把自己喜歡的書,通過錄音的方式分享給其他的朋友,號召大家一起來讀書。
而玩過這個H5的人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算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漂流瓶”,因為并沒有社交的屬性,僅僅是通過單向的錄音和播放,所以不禁發(fā)問:這條H5是如何讓人產(chǎn)生去閱讀的欲望的呢?
其實很簡單,擊中了人內(nèi)心的情緒。如果說“約書讀人”吸引大眾的點是陌生人社交,那么“趣約書”的H5擊中的則是大眾的“炫耀和偷窺的心理”。
比如我正在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或者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又或者聶魯達的《十二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又或者講宇宙的《愛因斯坦的夢》,甚至更偏門的《浮生六記》等等,都是一些有特色的硬書。
表面上是相互切磋圖書,實際上是告訴其他朋友,看我如此優(yōu)秀,還不快來夸我?
偷窺就更明顯了,一段60秒以內(nèi)的錄音,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也不知道是男是女聲音好不好聽,這本書我看過不知ta讀的哪一段內(nèi)容等等,總有一個原因是你想聽的。
而京東圖書通過這支H5,只是想和廣大的讀書愛好者溝通交流,告訴他們:如果你是個對讀書感興趣的人,只是因為工作忙而忘了要讀書,那么趁這次機會(點擊下方二維碼)讀出你沒看完的書;如果你想讀書,但又不知道讀什么書好,那么(點擊下方二維碼)聽聽別人都在讀什么;如果你是個熱愛讀書的人,那么不妨(點擊下方二維碼)分享你的讀書內(nèi)容。
總之趣閱讀,你會遇到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數(shù)英網(wǎng)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總之趣閱讀,你會遇到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項目信息
專業(yè)評分
專業(yè)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