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專車: 我不是想過圣誕,我只是想見你!
這個圣誕,關于過不過“洋節”的爭論在微博和朋友圈越演越烈。過節的和反對過節的,都自成一派,各自撕裂。但是滴滴專車在這個圣誕,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觀點。
“我不是想過圣誕,我只是想見你”
節日的意義,本就在于節日所賦予人的儀式感,而不在于節日本身。而圣誕的潮流背后,正是因為圣誕節的種種符號——無論是圣誕老人,圣誕樹,圣誕交換禮物,都滿足了人對儀式感的期待。也就是“非日常”的期待。
滴滴專車的核心用戶,多為有著較強職業屬性的白領商務人群,都有著共同的價值觀——追求品質生活。即相信努力拼搏的成果,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奮斗在路上。
他們對于非日常的期待,著眼點,往往是身邊的人。
逢約飯,必加班
答應男朋友陪他看電影
下班老板說報告明天要
每晚到家 孩子已經睡著了
每天出門,孩子還沒起床
自從玩上微信,很久沒聽到兒子的聲音了
剛看到微信朋友圈更新,說是圣誕節可能不加班
沒有呼吁與自說自話,還原核心用戶的真實的生活情境,用共情打動用戶。傳達品牌的價值觀——珍重每一個團聚與相見的日子。節日的意義,是和重要的人在一起。
配合線上的傳播活動,滴滴專車在北上廣深4城配置超過了300輛圣誕麋鹿專車,車上還精心準別了品牌的圣誕賀卡。
相比起同系的滴滴快車甚至競品神州專車,滴滴專車近年來的品牌活動顯得較為低調而收斂。在品牌營銷上沒有過多的聲量,對品牌的使用也相當謹慎。
自從2015年的“今天坐好一點”的全案營銷之后,滴滴專車在品牌活動上一直以“服務者”的形象自居。
無論是節日海報熱點海報,“服務者”的形象貫徹始終,一直是以一個服務者的角色,對用戶說出最真誠的話語。在注意力嚴重泛化的當下,消費者的注意力越來越難捕捉,不同的品牌都期待刷屏的H5或者事件,讓自己的品牌一夜爆紅。在短暫的火爆之后,這種爆炸性的傳播對品牌本身可能意義不大,而且面臨同質化嚴重的狀況。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也許才是品牌解困熱點social的王道。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