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熱愛者丨張嘉豪:天王老子攔不了我
距離 2022 年 2 月 4 日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 17 天,虎年的新春中,中國又增添一份奧運記憶。
冬奧來臨之際,網易文創×網易體育聯合推出冰雪燃情訪談類紀錄片《冰雪·熱愛者》,講述冰雪運動愛好者、運動員的冰雪精神,發掘運動中的熱愛與感悟,在賽場之外共創 2022 的冰雪記憶。
第1集《少年雪行》正式上線。
野路子出身的滑雪運動員、面包師轉行單板、獨自一人出國比賽沖擊冬奧名額……我們將為你展現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張嘉豪“特立獨行”的追雪人生。
2012 年,張嘉豪在酒店后廚實習工作,雖然平時喜歡極限滑輪,也幻想過當科學家、當警察,但依然是一個懵懵懂懂的普通少年。用他是話來說,就是“每天上班盼下班、下班盼休息、休息盼發工資”。
那年冬天,在高中同學的帶動下,張嘉豪在北京南山雪場第一次接觸了滑雪。16 歲的他“一條道 40 個跟頭下去”,并沒有沒意識到自己的未來都將與單板有關。
隨著對技巧動作的快速掌握,張嘉豪逐漸感受到了單板滑雪帶來的成就感和自由,他瘋狂地愛上了滑雪。
晚上 10 點到酒店上夜班,早上 7 點下了班就惦記著去雪場,滑雪把張嘉豪的生活塞得滿滿當當。“我有一次暈倒是因為連續兩天沒怎么睡覺,只是在地鐵上或者在公交車上瞇一會兒,回家靠個一兩個小時。那次實在挺不住了,師傅讓我去冰庫里邊拿東西,我走著走著睡著了。”
為了追求更高難度的動作,張嘉豪果斷地辭去了工作時間與訓練時間沖突的面包師工作,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滑雪。“想過辭職之后靠什么吃飯,也沒想過其他的,隨便就找了一個班上,上二十四歇四十八(小時)。”
面包師轉行滑雪,張嘉豪不僅沒趕上運動員的黃金年齡,最開始連學習技術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和雪場的前輩們交流技術,看國內外專業選手的視頻摸索動作,第一次做后空翻就敢直接上雪,在朋友拍攝的動作記錄中,他的臉上經常掛著各種“彩”。
2014 年,滑雪在中國還沒有成為網紅運動,愛好者人數遠不及舉辦冬奧的 2022 年,一些訓練場地只能靠專業訓練隊伍組團使用才能收回成本,這給了張嘉豪一些“蹭訓練”的機會。
在當時全中國唯一一個氣墊場地,張嘉豪認識了黑龍江省隊的教練董明杰,次年公園滑項目成立了國家隊,他這才加入了黑龍江省隊。張嘉豪的野蠻生長,一定程度上也暗合著中國冰雪運動奮起直追的發展歷程。
憑著一腔熱血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張嘉豪的滑雪技術進步飛快,2016 年新西蘭洲際杯上他取得了全國最好成績(16 名),這次經歷直接開啟了張嘉豪 2021 年“一個人的冬奧征程”。
“我就想咱們 6 年以后的北京冬奧會,我是不是也有可能爭取一下,這會兒開始有的更偉大的想法。”
作為舉辦冬奧的東道主,我國擁有一個東道主名額。張嘉豪更偉大的想法就是拿到冬奧單板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項目的東道主名額,站在冬奧的出發臺上。但在這之前,按照國際雪聯的規則,他至少需要獲得一次世界杯前 30 名次,并保證總積分最高。于是,2021 年 9 月,帶著野路子出身的夢想、頂著被感染的風險、冒著疫情影響簽證的不可抗困難,張嘉豪宣布了他這次略顯瘋狂的“一個人的冬奧”。朋友們都認為這是一件幾乎沒有什么好處的事,但張嘉豪堅持“天王老子攔不了,這事我肯定要去做的。”
“我不服,我想再試一把,行與不行我都能接受,哪怕我感染了,或者我受傷了,出現任何結果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就這樣,他出發了。
根據技術水平、政策和比賽標準去規劃行程、操心吃住、保持訓練、開車輾轉…這些全都需要張嘉豪一個人來打理,但最令他頭疼的,還是疫情影響下的反反復復的簽證問題。
2021 年下半年,張嘉豪距離參加世界杯還差兩次洲際杯前三名的積分,智利和阿根廷成為了他為數不多的選擇。
阿根廷簽證本已拿到手,臨出發卻被告知政策有變,簽證被取消,張嘉豪沒有任何備選方案,好在智利大使館突然打來電話,通知他開放政策。但此時智利的雪場沒有下雪,簽證下來了,比賽卻不一定能辦。“那這會面臨的決策是要不要去,首先是成本、時間,到那包括隔離等情況,可能比不了下一個比賽了。我也沒想那么多,我就去了。”“包括最后一站的簽證,當時臨比賽還有 10 天,兩天從大使館出的簽證,一個朋友從北京幫我帶到智利,必須是那班飛機。我拿到護照的一瞬間直接辦登機,差十分鐘起飛,我落地直接去比賽。”飲食從簡、訓練從簡,一路上,張嘉豪的目標不是保證好的比賽狀態,而是能夠到達比賽現場。飛躍加拿大、瑞典、智利、瑞士……2021 年 11 月 10 日,張嘉豪因動作失誤未能進入洲際杯荷蘭站決賽,這也意味著他將無緣世界杯,提前結束自己的冬奧會征程。“其實到最后一場比賽的時候,那場比賽決定我能否就進入世界杯,說不緊張是假的,你只要想贏就緊張,有所欲則有所求。滑下去滑以后其實心里就有一個譜了,只不過更多的還是覺得,我為我的理想,我所喜歡的事竭盡全力了,所以就沒有任何遺憾。”
不僅是張嘉豪,對任何人來說,這場追逐冬奧經歷都像是一場夢。自己在社交平臺上的走紅,張嘉豪還分析了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想做的事,由于現實情況沒有機會或者沒有勇氣去做,我可能替大家完成了一個所有人都想去做的事。”回國后的張嘉豪又來到了北京南山雪場,那個他出發的地方,飛著他再熟悉不過的大跳臺,身邊圍滿了陪自己一路打拼下來的朋友,聊著干完活去新疆滑雪的事。
如今,無論是愛好滑雪的人數還是雪場條件都與十年前大不相同,張嘉豪覺得自己的心態變了,但也沒有變——“此刻的想法可能跟之前拼奧運的心態還不太一樣,那會兒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再博一把,現在是換一種心態去滑雪。跟大家一起玩,一起跳個動作,拍了好的照片……我的注意點就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但我覺得唯一不變的是我對滑雪的熱情,我在雪上滑的時候依然能那么開心,這是我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說出這句話之前,張嘉豪當天沒顧上吃飯,卻已經在雪坡上滑了7、8個小時、與每一個和他說話的人擊掌、碰拳。
再過幾天,張嘉豪將作為《冠軍之家》的解說嘉賓為觀眾解說冬奧賽事,以另一種形式去參與冬奧。
張嘉豪是被雪點著的人,這把火從 2012 年一直燒到了 2022 年,并將繼續燃燒下去。
網易文創冰雪燃情訪談類紀錄片《冰雪·熱愛者》正式上線。1 月 18 日《張嘉豪·少年雪行》1 月 21 日《閆涵·花樣人生》1 月 25 日《 1979 冰球隊·冰刀未老》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