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妙破圈漢服:穿出去,才是更好的守護!
「此衣只應天上有,緣牽萬古落人間」
有什么詞匯,能夠描述漢服之美?
始于黃帝,備于堯舜,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之美,一醉千年。或素色布衫,長風玉立;或錦衣華裳,飄逸靈動。如今,我們重新在一個個年輕人身上,看見了這流轉千年的美。
但隨之,「標新立異」「小眾文化」這一系列標簽,也打在了所謂「漢服圈」的同袍們身上。許多同袍,擁有一柜子華麗精美的漢服,卻每年只在花朝節、漢服出行日,才會穿上身,平日即使想穿,也會有各種顧慮:會不會太引人注目、被說不合時宜?裙擺太大會不會很做作?
但我們在另外一些同袍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故事,和答案:
而他們與漢服的守護故事,掀起了整個漢服圈的熱議。
#穿出去,才是更好的守護#
就是這樣一個個真實同袍穿出去的故事,一上線,便在漢服圈,刷屏了…
我們,也感受到了來自圈內同袍們的真實反饋和熱情——
袍子們直接上京東,把奧妙,給買斷貨了……
(袍子用愛狠狠發電)
(圈內知名同袍湯圓姐姐,特地來打call)
(被奧妙打動的同袍們,也打動了我們)
(抖音上也有一大波自來水轉發)
日常生活中的楚淇,是個禿頭格子衫「普男」。但穿上漢服后,就是古代翩翩公子本子,簡直可以當做「瀟灑倜儻」「風度翩翩」的圖片注解。
阿康,喜歡穿著漢服滑滑板,讓古王朝的風吹到現代街頭,衣袂飄飄,御風而行。
同袍雷海為,曾經是個普通的外賣員,穿著漢服送外賣,不少杭州的同袍,都認識花名「令狐沖」的他。后來,他成為了詩詞大會的冠軍,把自己的人生,也改寫成了一首優美的詩。
而跟孩子一起穿漢服,穿著漢服跳舞,更是許多同袍的真實漢服日常。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漢服沒有圈,人人皆可同袍
有同袍說:「什么衣服,最能體現中華女子之美?除了漢服,我再也想不到其他選項……」
有同袍穿著漢服旅行,6年走過19個國家,宣揚中國文化。
有90多歲的同袍奶奶,不在意年齡和他人的眼光,熱愛穿漢服。
有愛豆在舞臺上傳播漢服文化,認為穿傳統服飾,才是在穿自己、做自己。
有老師堅持穿著漢服上課,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傳播漢服文化。
有在國外留學的女孩,穿著漢服坐地鐵,讓中國文化在海外被看見。
還有醫生、律師、程序員、工地藍領……同袍,就是你我身邊的一個個鮮活的普通人。把這樣一襲絕美的華服穿出去,是同袍們的心聲。
漢服從來不是圈,人人可認識她,人人可深知了解她,人人可穿著她。
漢服不過是一件衣服,人才是根本:沒有勇氣穿,從來不是漢服的問題。文化傳承靠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每一個人。
漢服的回歸,也應當是日常化的,融入生活的。作為一個現代人,可以享受傳統服飾帶來的美,也可以保留作為現代人的行為習慣。有些人可能因為衣服漂亮而穿,有些人想要傳承文化,有的人追求新鮮……但無論如何,大家都在共同推動著,漢服回歸日常。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愿每個人都能擁有漢服自由,自由穿出去,自由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