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媒體俱樂部發起到覆蓋30萬用戶
趙宏民:大家好,我是趙宏民,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叫趙宏民,河南人,之前在北京、上海、鄭州都有工作過,現在在速途網絡上海擔任總經理,發起并成立了PR媒體俱樂部。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叫《PR媒體俱樂部是如何做起來的?》。先簡單介紹一下PR媒體俱樂部,我對它的定位是一個互助的學習新型的俱樂部,它致力于打造我們公關人、媒體人、廣告人、營銷人的這樣一個溝通平臺;同時我們還會在北上廣深等地搭建成立一個城市的微信社群,定期組織一些線下的活動和線上的分享。目前我們這個平臺覆蓋達到30萬的市場、公關、媒體、營銷人。介紹完畢之后,下面正式開始我的一個分享內容,在分享當中我會植入一些對微信或者對社群的一些認識。
??第一,我先談一談我建立PR媒體俱樂部的初衷或者一個起源。
PR媒體俱樂部這個雛形大概源于2014年的4月份,當時我在速途網絡旗下的一個微媒體網站做內容主編,在此之前,從2013年年終開始我已經做了一年的主編或者記者,之前我在北京參加過近一百場的這種新聞發布會。如果說酒吧是一些喜歡喝酒、音樂甚至約炮的人比較喜歡去的地方,那么這個發布會就是公關人員、媒體人甚至一些企業的大佬進行線下社交的一個很重要的場合,通過這些發布會我認識了幾乎當時在北京的科技媒體圈、公關圈非常多的朋友,可以說像四大門戶的記者朋友,還有在北京主流的互聯網公司的公關或者負責人,甚至一些企業大佬都是在當時結實的。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時辦發布會現場的一些場景,可能很多公關朋友都很熟悉辦一場發布會流程,在辦發布會之前我們先策劃,先邀請哪些媒體,假如說有一些發布會比較適合我參加,那些公關人員會聯系我。那么在活動當天我們到發布會現場去,會和現場的公關甚至是企業的市場負責人建立認識聯系,在發布會開始的時候,有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在上面講企業的一些發布的信息,坐在我旁邊的就是那些媒體人,北京比較正常的一場發布會的人數會在20到30人甚至40家媒體左右,稍微大一點可能還有上百家媒體的大型發布會,那么通過一場發布會基本上就可以認識在行業里面的多數的媒體人。在北京科技媒體圈和公關圈它是一個相輔相成或者緊密聯系的圈子,這個圈子特別的活躍,幾乎每一個周末都會有一些線下的沙龍或者會議,比如說我參加過一些棋牌,還有殺人游戲,當然更多的是大家一起吃聚餐活動。
我在北京大概一年多的時間積累了一些人脈,包括公關人、媒體人、企業大咖、企業CEO。在2014年的4月份,我當時拉了一個微信群,一天就拉了大概有300人左右,這個群就是PR媒體社群的雛形。當然,我覺得一個微信群并不能稱之為一個社群,QQ、微信這些都只是溝通的一種渠道。
??這里我想談一下什么是社群,我對社群的看法是什么樣子。
首先說一下社群是因人而異的,對于那些內向的人或者說不善交際的人這種社群是一個洪水猛獸,但是對一些社交達人或者說渴望通過與人交流取得取經或者快速成長的人來講社群簡直就是天堂,它是一個讓你事半功倍的地方,它是一個你加一個社群比你在學校里學的東西快的多也接受的多的地方。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給社群下過一個定義,社群就是有著相同標簽的人,經過某種形式的組織而形成的一種群體。
什么是標簽?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先天性或者說后天的一個標簽,比如說我們的先天標簽就是你家是哪里?你的性別是什么?你姓什么?你是哪個村的?我們每個人也會逐漸的隨著自己的年齡的成長有一些后天的標簽,那么后天的標簽是什么呢?比如說你是某某中學的、某某大學的,你是阿里巴巴的公司的員工,你是百度的員工,你是互聯網行業的,你是公關行業的,你是公關、媒體人,你熱愛寫作、熱愛美食。這些相同的標簽就是形成一個社群的前提。這些有著相同愛好、相近標簽的人在一個社群里面進行溝通,溝通的信息是已經經過加工處理非常細分化的,那么這個溝通會是非常精準有效的,是我們愿意接收的。這便是社群。
所以社群最重要的兩個關鍵點就是有著相近標簽的人和組織,這兩個關鍵點缺一個就不可以稱之為社群。
??接下來我們再回到PR媒體俱樂部它的雛形搭建之后,我對PR媒體俱樂部進行了擴張:
第一件事就是地域化運作,當時在2014年的9月份我因為工作調動,從北京媒體記者的身份調到上海擔任速途網絡上海辦的總經理,到上海之后我發現上海的公關或者媒體圈子沒有北京那么活躍,所以我就嘗試著去搭建這PR媒體俱樂部上海社群,這是我的第一個地域化社群,沒多久我又搭建了深圳群,還有廣州群。
可能我搭建這么多群大家還會覺得你不是說微信群不是社群嗎?怎么還一直做微信群,所以我接下來的第二件事我注冊了一個公眾帳號---PR媒體,當時在2014年的10月份的時候,公眾帳號已經非常成熟并且如日中天,我搭建這個公眾帳號是我做這個社群很重要的一步,我每天可以通過公眾帳號發布一些消息,而且這個消息它是數量級的,多少人都可以看到的消息,它是一個純公開的消息微信公眾帳號。
我擴張PR媒體俱樂部第三件事就是做線下活動。其實對線下活動我也有一些觀點,比如前一段時間張小龍在一次發布會上他講到:在一個移動互聯網非常發達的時代,參加會議或者參加活動是非常浪費時間的,張小龍一般建議他的同事不要去參加一些活動,因為感覺用處不大。
所以我在舉辦PR媒體俱樂部活動的時候也會考慮,如果我辦的活動開始的時候都是20人到30人,甚至更少人,這樣對參與者有什么好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相互的認識、溝通。而且我辦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只是單純的找一個場地,然后找一個主講人跟大家講,其他人坐在那聽,這種形式我覺得意義不大。所以我辦的活動有聚餐、品酒會、擊劍,還有一些是主題沙龍,整體的形式比較輕松很愉快。同時在這種類似于拉家常活動中能讓參會者學習到很多東西。更重要的是,這20個人參加一次活動,這20個人就成為相當長時間的朋友,假如說這二十個人或者三十個人參加一次活動之后,因為這次活動認識了他們認識了,甚至一男一女他們相戀了,甚至他們約了一次炮,我覺得這都是我主辦這次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辦的這個活動每期都爆滿。目前我們的線下活動已經辦了總共10期了,也歡迎大家有機會的話參加我們的線下活動。
我擴張的第四件事就是線上分享
回到剛才張小龍的觀點,在移動互聯網非常發達的時代參加會議是浪費時間。但是我們不去參加線下會議,也需要溝通,也需要社交,所以我覺得線上的溝通分享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線上分享我覺得后期會成為比較主流的活動形式。那么我的線上活動是怎么辦的呢?大家可以看到我會邀請某一些細分領域的大咖級的人物,比如之前我請到了一道自媒體CEO連清川來分享如何做公關,媒體如何公關?并且還邀請了媒體人來分享這些話題,參與的人都還是很感興趣的。
我做擴張PR媒體俱樂部第五件事,就是實施全平臺化。當時我已經做了一個公眾帳號了,有了一些原創文章,假如我再注冊一些平臺發布一篇文章所需要的時間只是多了1分鐘而已,也就是說你花一個小時寫一篇文章,你再發10分鐘就可以發十幾個平臺,何樂而不為,這也是大家在內容進行生產和傳播時的一個技巧。PR媒體俱樂部目前已經入駐了微信公眾帳號、搜狐新聞搜狐自媒體、今日頭條、騰訊新聞、一點資訊、知乎專欄、簡書、新浪微博、派代網、百度百家等等這些新媒體或者自媒體平臺,未來我們會入駐更多的平臺,這是需要我們支出的時間成本很低的一件事情。
我擴張的第六件事,就是我發起了一個特邀自媒體人投稿計劃,因為我也是一次偶然的經歷,一個公關的朋友在跟我聊天的時候他在吐槽,他的領導、客戶怎么壞。。所以我就開始建議她匿名寫了一篇文章,然后發在我PR媒體帳號上,那篇文章傳播效果出奇的好,當時我就分析了為什么這個文章效果出奇的好呢?因為這個領域的人還是一個挺苦逼的。而這個小女孩并不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而只是單純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心話,所以她這個文章就取得很好的傳播效果。那么何不把這個事情繼續下去呢?所以我發起了一個特邀自媒體撰稿計劃。
我的PR媒體特邀自媒體撰稿計劃要求你可以寫公關媒體廣告市場領域的干貨、評論甚至一些爆料,寫完之后發給我,首發之后我這邊可以把你的收款二維碼加上,有人愿意贊賞你我一分錢不要,假如匿名發的話就以我的二維碼代替,我會收取一點勞務費。
我擴張的第七件事就是繼續建立地域化微信群。繼北上廣深后,我先后又組織了杭州群、成都群、鄭州群,大家可以看到為什么都是一些城市?而不是考慮建一個滬三角、珠三角甚至大西北,建一些省份的群,為什么呢?一是我辦線下的活動,在一個城市的人他們會更有天然的親和力,大家在同一個城里面,有一句話:擇一人伴終生,擇一城伴終老。二是我選擇這些一線城市甚至二線城市甚至省會城市,這些城市基本上在公關、媒體領域是比較發達。
最后我還想談一個比較有意義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擴張第八件事,在2015年的12月份,快過年了,我當時發起了一個計劃是幫你討賬!因為我深刻理解在年底了大家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我今年的尾款結了沒有,我作為一個公關公司甲方尾款給你結了沒有。如果你是一個乙方,某個甲方欠你的錢還沒有還,因為什么原因沒有還,你給出充分的理由,我就可以把這個事情給你曝光,最終我覺得還是很有效的。先后收到了大概有十幾家乙方發來的甲方拖欠的信息,其中有一個大概是38萬的一筆款項通過曝光后,甲方迫于壓力最終把這筆錢給他結了。
??最后我想談談社群的價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自古流傳了很久的成語,在很大程度上也印證了社群的客觀的存在的價值。
在傳統來講社群已經無孔不入了,但在新媒體上很多的領域還是比較缺少專業的系統的社群組織,比如說今天我們談的PR媒體俱樂,我就是針對公關、媒體人、廣告人、營銷人,這樣泛同行的社群組織,我發起成立俱樂部的基礎是新媒體,和我同行的有一些類似的公關協會,甚至媒體協會、廣告協會,不同的是我這個社群全是基于新媒體,而且還借助新媒體進行傳播,而那些傳統的協會,他們的傳播途徑可能沒有像我這么輕便化,我可能不需要找什么報紙去發,我不需要打電話讓大家過來參會。
談到我對未來社群的一個想象、一個展望,一方面社群它的野心不大,野心很小,怎么說呢?社群媒體不像門戶網站一樣,比如新浪網它關注社會幾乎每個領域的資訊,新浪網有體育、健康、科技、娛樂、時尚、軍事一大堆。社群也不像一個商場超市,我希望每一個人都來,我希望越來越多人來我這里消費來加入我的社群,社群不是這樣的。按照社群的定義來講,社群我只是想做我的一個目標人群,比如我的目標人群是怎么樣我就精準的去做這些人群,可能在全國有很多行業,今天咱們談的公關媒體廣告營銷行業,某個在全國有很多人,某個行業在全國只有五萬人,這個社群就只做五萬人的事,可能某些行業社群會多一些,比如在某個行業在全國一百萬人,這個社群就只做一百萬人的事,除了這一百萬之外的人你想都不想。
另外一方面,社群的野心它也是很大的,比如說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社群,這個社群它希望在這個領域深耕細作,把這個領域的某一個環節、每一個產業鏈、每一個點都研究透都吃透,并且有所涉足,假如說我做一個PR媒體俱樂部,我覺得未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說這個領域的社群、這個領域的招聘,這個領域的投融資,有關公關媒體營銷的投融資資訊,還有關于這個領域內的營銷帶來一個合作機會的洽談。還有這個領域的一些新聞資訊,甚至說這個領域內的大家的單身男女的相親,這也是我在這個社群我要做的,所以說社群的野心是很大的,我要把這個社群吃透,我在這個領域做的很成熟之后,外人是很難進入的,這里有很多案例可以舉,大家可以看一些細分領域的新媒體或者自媒體做的很成功。
今天非常感謝大家在這里的聆聽,和我一起探討有關社群的話題,謝謝大家!
(提問環節)
張圣林 云堆新媒市場總監:線下活動每場都是贊助嗎?怎么拉來的?
趙宏民:其實在早期的時候我并沒有考慮太多的贊助問題,我辦的活動是免費參加的,同時我自己在辦活動的時候也沒有花一分錢,主要是路費或者制作費用,因為我辦活動的時候都會找到旺池川菜,說我想辦一個活動你能不能贊助一頓晚餐,你可以獲得的有一些媒體來你這實際體驗你旺池的菜品。
劉小南 深圳市鑫迅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地域社群怎么管理?
趙宏民:比如PR媒體俱樂部上海群是一個微信群,可能大概有幾百人的社群,我們會辦很多活動。一方面我在現場辦活動的時候通過上海社群里面進行邀請,通過微信公眾帳號進行邀請,我相信一個微信群怎么管理這個就不用分享太多。而且每個地域的社群的做法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我在上海,我就在上海拉一個微信群,舉辦線下活動,舉辦線上,然后在公眾帳號對這次活動進行傳播,在這個城市會做的非常立體化,非常的全面。
eric Gamma pr總經理:有計劃在深圳搞線下分享會嘛?
趙宏民:這個當然有,我們在2015年已經成功在在深圳舉辦了兩期線下沙龍,一期是主題分享,還有一期是品酒會,我們都會舉辦,我們發起微信群的城市我都會去計劃搞線下,也歡迎所在城市的朋友來參加。
畢飛 脈脈運營:PR媒體社群如何調動媒體從業者的積極性?
趙宏民:公關人和媒體人之間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非常緊密的關系,可以說任何的媒體人,假如說他不認識一個公關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媒體的很多工作是需要通過公關來展開的,比如說他需要采訪,就采訪一些企業公關人員公關部,他需要很很多公司建立聯系,甚至很多媒體收入是來自公關的,所以說我建公關媒體PR媒體俱樂部,媒體人他是非常的樂意來參加的,因為很多公關都是他非常樂意,媒體也是希望認識公關的,這一點大家可以知道一下,公關更希望認識媒體,這個完全是相互的。
崔祥 南京超越廣告文化傳播媒介主管:PR媒體社群如何保持原創內容的含金量?
趙宏民:這個在我剛剛的一個分享中是提到了一些,比如我一發起特邀自媒體人投稿計劃,假如崔祥你對這個行業有一些觀點有一些文章有一些想法想寫,你就可以寫一篇文章投到我的PR媒體公眾帳號上來,參與到內容創作大軍中來,你寫的文章我覺得一定會很好,好的原因在哪里?一是你可能很少寫類似的文章,你可能寫很多客戶稿,但是你很少寫對這個行業的感觸對這個行業的認知,你一年寫一篇這個文章肯定是精品。還有我們有自己PR媒體微信公眾帳號的專職的主編,他每天的工作不是別的,就是負責搜羅公關媒體廣告營銷,甚至市場領域的一些新聞,并對這些事件做一些整理,甚至一些點評,做一些干貨的輸出。再說一個事情,PR媒體這個公眾帳號已經獲得了微信原創的標簽,說明我們原創度非常高。
傅霖 優酷土豆智能硬件自媒體運營經理:如何加入你的PR媒體社群?
趙宏民:很簡單,我現在還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首先加入是免費的,目前沒有考慮收費,可能不遠的將來我會考慮社一個門檻大家出一點費用作為這個社群發展的一些基金,只要你關注PR媒體的公眾帳號,在菜單里面有一個活動報名這么一個鏈接,你提交名片信息有可以了,或者這里可以直接跟我聯系,只要你是公關人、廣告人媒體人都可以參與,還有一些企業的總經理。
張圣林 云堆新媒市場總監:PR下一步有哪些變現手段?
趙宏民:這個問題是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畢竟我如果做一個事情如果純慈善的,這個事情肯定也不能長久,如果我不能獲得一些收入來維持這個活動繼續下去的話可能也不長久。目前考慮的變現形式幾種,一個我覺得線下活動是可以變現的,我在辦一場活動的時候,假如某企業你可以作為活動主要的一個場地贊助方或者觀點題目內容提供方或者純廣告入駐這些可以支持一些費用出來。
還有一個變現形式可能就是基于公眾帳號,基于我所能覆蓋的幾十萬人群的地方,假如說有很多公司比如他推出了一個針對媒體的應用,那么我可以有償的把這個應用推薦給PR媒體俱樂部的一些媒體人甚至公關人。
徐谷曜 《菩提匠人》匠人:可以用脈脈打造個人PR媒體和個人全品牌化嗎?
趙宏民:這個問題當然可以,怎么說呢?脈脈也可以像微信、微博、今日頭條一樣的媒體發布平臺,而且脈脈我看到正在去涉足這塊事情,之前我也在做,我經常把PR媒體的一些原創的文章,甚至我個人原創的文章發在我的脈脈專欄上,這樣就可以理解為我在脈脈上展開一些事情,同時我在脈脈上也組建有PR媒體俱樂部脈脈社群,這個基本上都已經開展了。
鄭宇磊 深圳京柏醫療設備有限公司app運營:想問嘉賓,你在做這個pr媒體的時候,有遇到什么阻礙嗎?可以分享一下嗎?
趙宏民:我在做PR媒體俱樂部的時候確實會遇到很多問題,一個是內容方面的,我在盡力的想做好的內容,但是好的內容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求,有很多好的投稿,日常怎么才能做出好的文章的,這個真的是一個更普遍的話題,我覺得我需要不斷的對這個行業更加了解,不斷的站在公關人、媒體人或者社群的目標人群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才能寫出好的他們喜歡的文章來。還有一個問題社群的成員的建立聯系發展,比如我在組PR媒體俱樂部杭州的時候,開始就沒有門路,我不知道杭州有哪些公司、有哪些公關,怎么找到這些公關人的聯系方式,我通過一些方式找到一些,說實話開頭很難的,我慢慢的一個還是找到一些,但是想把杭州地區的咱們同行也都找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也在不斷的考慮解決的方案。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