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手的方式,致敬迷笛20周年
(brief一下)
(Thinking:究竟什么是搖滾?)
八月的北京,
我們集體在剛安裝好空調的辦公室里喝啤酒刷快手。
刷到了:海噶小學的師生在快手上玩樂隊,
被高虎看見之后帶著痛癢、
隔音墻和搖滾精神一直往南方開。
聽說有位民間嗩吶高手在快手上做直播,
百鳥朝鳳的中央民族樂團演奏家、
上千公里外的野生民間嗩吶藝人上演連麥大齊奏。
被身邊人鄙視的大叫驢式呼麥,
在快手上仿佛擁有病毒式的傳染力,
甚至沖破了自治區的邊界,
呼麥教學視頻里的小年輕,
怯生生露出渴望學成的企圖心。
… …
是的,今天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
而更為重要的是,
那些迥異的、彼此毫無交集甚至相互對立的生活,
就這樣被微妙的連接起來。
以我們從未想過的方式,
感動、學習、反思、勉勵、彼此看到、相互支持。
依舊各自獨立,各有精彩,
也因為這種相連,
變得更加精彩,超乎想象。
(來看看我們的TVC)
《聽!旺盛的生命》
我們生來,就喜歡弄出點“響動”。
雖然總是有人,叫我們安靜一點。
安靜到后來,我們都忘了要怎么表達,
甚至更習慣沉默。
但總有個聲音,在心中回響,
越來越大聲,越來越洪亮。
“去弄出點響動來!”
聽!爆裂的鼓點里,有少女的心跳聲。
平時沉默的人,躁起來比誰都猛。
在琴鍵上跳舞的,原來是雙干粗活的手。
聽!
偏僻的大山,藏著搖滾的夢!
知天命的奶奶,總是少女心過盛。
能拉韁繩的姑娘,照樣拉得了琴弓!
那些打動我們的,
從來不是技巧和流行,
而是那顆天生,想弄出點響動的心。
在快手,
聽!旺盛的生命!
致敬迷笛音樂節20年
(來自快手)
快手讓搖滾在平行世界里流通,這里沒有幾線城市,
這里充斥著散落的民間藝術,在眼皮子地下的生活。
這了有農村拓哉、郭服縣城、寶寶滌綸。
這里沒有人在假裝生活,就像搖滾精神一樣。
快手不土,快手是風味人間的重復。
是風塵仆仆的寶庫兒。
是中國大地上最真實的Live。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樂手貝斯手鼓手,都在快手。
快手,不僅看見每一種生活。
更擁抱每一種生活。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