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公益:走進大涼山,讓山里的孩子走出來
在一線城市生活久了,會有種錯覺:道路都應該是干凈整潔的,建筑應該是鱗次櫛比的,孩子們應該是人均掌握兩三門特長的。直到走進大涼山,才知道同一片國土下,人們在不同的角落過著迥異的生活。才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向往和共赴小康的夢想有多么赤城。
當信也科技集團2017年第一次走進大涼山的時候,他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高聳的山脈和低矮的房子形成強烈對比;郁郁蔥蔥的樹木和雨后泥濘的道路有著強烈反差,年邁的老人和純真的孩子是大山深處美姑縣基偉村的主要活躍對象。站在當時屬于貧困縣的土地上,他們看到的不僅是物資的短缺,那時候村子里甚至沒有一所像樣的幼兒園,教育的貧瘠更是讓人心頭一緊;對那些明眸可愛的孩子們來說,讀書是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的唯一道路,可是這條道路在基偉村也是那么的不明朗。
彝語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們,在入學之前甚至沒有學習漢語的機會,當他們進入學校,語言成為他們求學的第一道關卡,甚至可能因為語言不得不放棄學業。于是在連續兩年捐贈物資外,信也科技決定改變當地的教育現狀,與其揚湯止沸靠物資脫貧,不如釜底抽薪從教育入手:捐建愛心幼兒園,當村里的孩子就近上學,學習漢語,學習普通話,完成學前教育。
然而這之后的執行難度遠超團隊的想象,深山里甚至沒有一塊平整的土地作為校址,最終決定在村后的一個山坳上施工動土,填平山體,圍欄加固,減緩坡度,一切為了孩子們安全便捷的上學。在當地政府、施工人員一年的努力下,愛心幼兒園終于成功落成,在2020年的秋季開學季順利招生投入使用。
我們再一次來到基偉村的時候,遇到了沙馬家的女兒,5歲的小姑娘忽閃著一雙漂亮的眼睛,有些羞怯的躲在大人身后,6歲的姐姐則落落大方拉著公益團隊成員的手,唱著兒歌,當我們要離開沙馬家的時候,5歲的妹妹突然沖上前來問:姐姐,明天我們幼兒園開學,你來嗎?來的話,我帶你看看。
離開沙馬家50米就是新的幼兒園,寬敞明亮的教師,平整干凈的活動區域,孩子們坐在教室里,齊聲唱著兒歌,臉上的笑容讓人動容。正如信也科技創始人兼總裁所說: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希望深山里的孩子有一天可以靠自己走出大山,走向干凈的街道,走向鱗次櫛比的建筑。
在愛心幼兒園投入使用的第二個月,涼山州美姑縣成功脫貧,百年教育,以此為始,希望以后村子發展越來越好,孩子們都能如彝歌所唱:像雄鷹一樣起飛。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