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亭薈 復活節“搗蛋”微信雙屏互動
復活節期間,上海嘉亭薈城市生活廣場策劃主導了一場“搗蛋”節日促銷,借助微信實現了手機與商場大屏的雙屏互動,成功的將線上與線下進行結合,為商場聚攏了人氣,拉動了復活節期間的銷售。
活動視頻:
活動效果:
通過“復活節搗蛋”活動,嘉亭薈每個活動日均可新增2000-3000粉,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到店率和消費轉化率。
不得不說,電商的迅猛發展嚴重擠壓了線下零售行業的銷售,而被傳統零售行業視為洪水猛獸。但是傳統的零售行業并非毫無還手之力,因為消費者是一個社會動物,有交友、互動、鍛煉,享受生活的需求,而這一切的需求僅僅依靠電商是不可能實現的,很多消費行為是只有到現場參與,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樂趣,這就是傳統商場相較于電商最大的優勢所在,也就是“體驗”二字。
不過傳統的店面活動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促銷手段單一、活動方式無趣,已經很難為商場聚集人氣。在互聯網時代,不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要想實現銷售的轉化,必須具備三大黃金技能:第一品牌會講故事;第二品牌要能聚攏粉絲;第三品牌要會創造消費場景。在“搗蛋”的活動中,嘉亭薈正式集三大技能于一身,實現了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行業的華麗轉身。
講故事
復活節作為舶來品,和在中國被創造出來的各種五花八門“節日”相比,都只能算作是冷門節日,大多數國人對復活節的印象最多停留在“復活節彩蛋”上,復活節的故事的不好講,促銷不好做。
不過嘉亭薈發揮“有節日要促銷,沒有節日創造節日也要促銷”的精神,將復活節的故事進行了中式演繹,給消費者講了一個壞壞的“搗蛋”游戲。故事很簡單,簡單到只有一顆“彩蛋”:復活節來嘉亭薈“搗蛋”,砸碎金蛋領取你的幸運大獎。
嘉亭薈的復活節故事沒有拖泥帶水,沒有催淚瓦斯,卻給了消費者無限遐想,“搗蛋”還能中大獎?嘉亭薈利用消費者的好奇心,用一顆彩蛋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
聚攏粉絲
品牌如宗教,消費者就是你的粉絲,沒有粉絲,故事寫得再完美也是孤芳自賞。
在復活節彩蛋故事準備完畢后,嘉亭薈線上聯合線下大講“搗蛋”故事,通過官網及各種社會化媒體進行預熱傳播,營造了熱烈的節日氛圍,聽故事的人越來越多。
同時,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入“戲”也是非常之快,短短時間內就可以掌握“搗蛋”游戲的玩法,不需要散發傳單、不需要促銷人員滔滔不絕的現場指引,消費者就可以自發的參與到游戲中來,并且樂于傳播分享活動,這是傳統的促銷手段難以做到的。
在電商的步步緊逼下,線下傳統零售行業能夠吸引消費者到現場參與活動,成功聚攏大批品牌粉絲,其實已經打贏了傳統商場與電商的“流量爭奪戰”。
活動現場
創造消費場景
通過簡單有趣的雙屏互動游戲,嘉亭薈瞬間引爆了活動現場氛圍。不過熱鬧不是目的,實現銷售才是核心要義。嘉亭薈搗蛋游戲的獎品機制設置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設計了充當招攬人氣的“大彩蛋”和無數實現銷售轉化的“小彩蛋”兩類獎項。
消費者現場砸破大彩蛋贏取大獎自然興高采烈,但是其他參與者也不至于興趣索然,因為嘉亭薈為每位參與者準備了一個小彩蛋,打破小彩蛋即可獲得嘉亭薈的折扣券和代金券,一顆小彩蛋完成了整個搗蛋游戲的完美閉環。
不論是“大彩蛋”還是“小彩蛋”,充當的角色雖然不同,但都是促使消費者現場消費的“糖衣炮彈”,正是憑借小小的彩蛋,嘉亭薈最大限度的實現了活動期間的銷售轉化。
有趣合理的游戲提升消費轉化率
復盤整個活動,嘉亭薈正是跟隨迎合消費者新的購物習慣,成功的將消費者從線上轉移到線下,借助線下的優質體驗和互動,將消費者截留在了商場內,依靠線下創造的消費場景,實現了實時實地的消費轉化,拉動了銷售。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