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數百條爸媽金句后,我們回贈了這份禮物
一直做廣告,但總是也不太像廣告公司的TICO,在上個月的母親節,聯合《三聯生活周刊》,發起了一個有關爸媽金句的征集。
征集發出后,收到了讀者們分享的數百條爸媽金句:
井拉拉的爸爸:后面的路你要自己走了,加油姑娘
nacimai的媽媽:永遠不要委屈自己
葉子的媽媽:多碰碰才能知道自己的頂在哪兒呀
潘七七的爸爸:自己可以喜歡,也要允許別人不喜歡
小金魚的爸爸: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白詩人的媽媽:你真正能傷害到的人,都是最愛你的人
小七的爸爸:不要劃水,劃著劃著就老了
……
爸媽們都把大半生的經歷教訓和感悟,壓縮成了一句話。我們則從中挑出了30句最打動人心的話,把它們裱上框、刻成字、寫成歌,變成了一份專屬禮品,趕在父親節這一天之前,回贈給每一個人。
下面來看看,我們在禮盒里都做了哪些:
01 金句墨寶
特別邀請了書法家馮大鵬老師,幫忙把爸媽的話,寫成可擺在桌頭案前的墨寶,以莊重感提醒自己——除了聽魯迅、牛頓、莎士比亞的話,偶爾也要聽一聽爸媽的話。
幾乎沒有接觸過裝裱的我們,在這些框框上踩了不少坑
02 金句耳勺
忠言往往逆耳,何況出自爸媽之口,有那么幾句,不愛聽不好聽的話,我們把它們刻在了耳勺上,讓這些話隨著耳勺入耳,讓掏心掏肺的話,也能掏耳朵。
03 《來自爸媽的話》MV
話聽多了會膩,但歌多聽幾遍會更喜歡,把爸媽們的話寫進歌里,方便你不自覺地哼出來,我司的小宇宙說他第一次聽完,眼圈紅了。
想要做"爸媽有金句"這個創意,還是在三月份。在討論今年要做的獨立創意時,記得阿欒說,為什么我們總是在摘抄名人的名言,卻沒有想過要記錄一下爸媽的名言?想了一圈,好像確實沒人想過要做這樣的事,那就我們做吧。
但直到開始這場征集時,我們都一直在問,爸媽金句是什么?閱讀了幾百條爸媽金句后,漸漸有了答案:它是一句話,可能有文采、又可能很直率,它又不止是一句話,它是每一個家庭的家風、以家為單位的獨特處事風格。也許你受用至今,也許你需要時間來消化,但它所蘊涵的信念,已經融入了你的心里,影響著我們與人打交道、和人做事情,以及,如何和這個世界共處的方式。
特殊時期,打包全程做好消毒防護
打包寄送的量,一如既往地龐大…
從策劃、到打包、再到拍攝,一條龍全搞定的阿羊
如你所見,這些禮品已被我們打包好寄出,回贈到貢獻金句的讀者們手上了。早收到的朋友已經拆封發朋友圈了,晚收到的朋友,也不會晚于父親節當天。
如果沒有被選上也不必氣餒,畢竟,在父親節時,認真審視父母影響過自己的話,是和送禮物、打電話說感謝,一樣有意義的一件事。
最后是俗氣但真誠的鳴謝時間:
感謝三聯的一拍即合與鼎力支持
感謝馮大鵬老師為我們書寫的墨寶
感謝江寬老師為歌曲所做的一切
感謝通宵剪輯也要讓我們淚目的MV后期師作棟
感謝各位認真記錄爸媽金句的朋友們
后記:可能你看完這個內容,最后發現我們沒有產出海報,沒有非常精致的畫面,甚至文案都是來自于各位朋友的父母。其實,TICO一直沒有把自己定義成一家廣告公司,因為我們相信每一位普通人都是創意靈感的來源。我們嘗試的事情,是把普通人為之感動的東西整理再創造出來,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些樸素的真摯的情感。抑或說我們現在還在努力,努力嘗試讓自己的東西更加能夠打動人,把創意做出創意圈,市場圈,廣告圈。去創造一些精神景觀。畢竟,做廣告,也不只為了“做廣告”。望各位批評指正。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