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騰訊科學小會科普視頻,用趣味講科學!
活了25年,我才發現,「科學」這門課真的很重要。
“這個可惡的病毒到底是怎么傷害人類?”
“為什么我還買不到口罩?”
“……”
2020年生猛開局。
相信很多人在疫情初期都有這種疑問,在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之前,大多數人都以 “這得從一只蝙蝠說起” 的口吻,并且再也編不了下文。
人們逐漸意識到,認識科學、掌握科學的信息是多么重要。
2019年底,我們接到了第二屆騰訊科學小會的視頻需求,騰訊與《Science》雜志再度合作,面向全國青少年發起最感興趣的年度科學看點榜單,我們需要將這份話題榜單,制作成視頻進行科普投放。
科學十大榜單話題
不得不說,這一屆的青少年優秀得讓我紅了眼。
科學話題所屬的領域有多精深,創意組同事的眼神就有多疑惑。
當我們整個團隊還在爭執,到底哪塊頭骨能代表人類最老的祖先時,DDL還是來了。
說教式的科普內容枯燥復雜,千篇一律的科普形式令人犯困,我們希望用有趣好玩的方式來轉變這一現狀。
在對話題榜單涉及的科學領域,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學習、深入研究之后,我們決定采用多樣化的視覺呈現形式、結合網絡熱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橋段,將深刻復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讓青少年覺得,科學還能這樣學!
【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
有幸成為首批見證“黑洞”的人類,真是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浪漫事件。
誰知道,永遠忘記帶的作業本和空落落的錢包,是不是黑洞搗的鬼。
將深刻的科學事件幽默化處理,令青少年展開大膽想象。
或許,黑洞就在我們身邊!
【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煤炭的新方法】
如何把這一科學原理闡述清楚?又能展現化學的藝術魅力?
我們在短時間內,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構筑了一個美麗的化學新世界。
現實世界里的化學魔法,靜靜地欣賞就Vans!
【新型納米機器人可以進入活體癌細胞】
通過擬人化的手法,把人體細胞比喻為一個餐廳,癌細胞偵探正在查找同類離奇失蹤的線索,就在真相浮出水面時,被窗外飛進來的納米機器人消滅,窗戶上的彈孔就是最好的罪證。
采用偵探推理的電影情節演繹這一科學原理,令青少年快速進入緊張的劇情節奏,這比干巴巴的科普說教有意思多吧?!
工作人員搭建餐廳場景
第一次看到癌細胞“本胞”
【嫦娥四號揭開月殼下秘密】
我們抬頭仰望夜空,看到的永遠只有半個月亮。
月之背面到底有什么呢?就像人類永遠看不見自己的后腦勺,因此充滿好奇。
月殼下的秘密,就讓嫦娥四號為我們揭曉吧!
【青蒿素再次打敗瘧原蟲】
屠呦呦團隊利用青蒿素,二次戰勝瘧疾,這一科學重舉實在振奮人心。
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真人演繹青蒿素和瘧原蟲的對抗,以擂臺比賽的形式,讓青少年跟隨現場熱血的解說詞,重溫科學事件,再次點燃熱血!
現場搭建比賽擂臺
導演為即將battle的青蒿素和瘧原蟲講戲
【A型血在細菌酶的作用下轉化為O型血】
A型血聲稱為最優秀的血型,是萬物之首,卻在人體細菌酶的作用下,轉化成O型血,真是大型真香(打臉)現場!
【Apidima洞穴發現21萬年歷史的智人頭骨】
2018年,最老祖先的冠軍榜上,還是來自摩洛哥的Jebel。
2019年,最新研究發現,來自歐洲希臘洞穴的Apidima,躋身成為了歐洲最早的智人。
誰知道下一個登上最老祖先寶座的,又會是哪塊頭骨呢?
【超級AI首次在多人撲克游戲中戰勝人類】
AI再也不是沒有感情的打牌機器了,這次也學會了“耍心機”,
“表情”變化多端,令人琢磨不透,最終贏了人類。
誰能想到成功的背后,竟然是拜錦鯉求好運?!!
運用時下青少年熟知的網絡流行梗,與科學事件相結合,令人印象深刻。
敬業的演員,在零下6度的棚內拍攝“汗顏”現場
【“時間倒流”首次在量子計算機上實現】
量子計算機如何“逆轉”時間?
巨型又機械化的量子計算機形象令人無感,好看的糖果才能吸引眼球。
我們用糖果機代表量子計算機,糖果從無序到有序的狀態轉變,寓意在這臺機器中,時間從“無序恢復到有序”的狀態,實現了時間“逆轉”。
雖然甲方爸爸最終沒有采用這條視頻,但是這個畫面制作真的是太可愛了!我們忍不住po出來和大家分享。
如果沒聽懂何謂“熵增”,那么只要記住好看的畫面就夠啦。
最后,奉上完整的視頻,讓看到這些科普短視頻的你,也能立馬化身小小科學家!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